鍵的一年,紫光要審時度勢,苦練內功,積累資源,做好準備,最大限度地整合、發揮自身的優勢!
如何打好這一仗,紫光似乎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2003年3月,諸宸成為紫光形象代言人之後的第一個生日,是在紫光過的。席間她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卡斯帕羅夫幾乎每年都要搞人機大戰,什麼時候我也能和紫光的電腦比一比呢?希望紫光在中國搞一場人機之戰,也為國際象棋的普及發展做點貢獻。”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諸宸的一句玩笑話點撥了紫光的經營者,紫光的相關方面認真記住了這句話,並從那時起就開始了各種準備,積極尋找機會達成諸宸的心願。這一準備,就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時間。
第三節 “紫光之星”誕生
2004年,個人電腦的CPU正式拉開劃時代的序幕,從32位到64位的提升,似乎預示著英特爾與AMD在中央處理器領域的抗衡更加激烈。在這次較量中,AMD率先推出的64位中央處理器,到底會在市場上有何表現呢?當時,紫光基於64位中央處理器的膝上型電腦產品的研發已具雛形。紫光研發工程師透過對64位處理器的效能測試和分析,發覺其計算能力達到了非常驚人的水平,單從運算速度方面來講,即完全滿足國際象棋“人機大戰”的要求。為了進一步增強整機效能,紫光對各種配置都作了精益求精的甄選和測試,最終做出大膽決定,讓自己的機器與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諸宸對戰。對戰的是一款身份對等、頂級配置、頂級效能的“紫光之星”膝上型電腦。
時任紫光形象大使的諸宸用一次特殊的比賽,將企業、冠軍、運動這三個並無干係的概念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而中國首屆國際象棋人機大戰也書寫了中國IT產業的一次經典賽事,一段國象情緣。
然而,將當時在國內尚屬“冷門”的國際象棋和中國的IT聯姻,在國內還是開天闢地頭一遭,能受到多大的關注,又能得到多少認同?這恐怕沒有幾個人心裡有底兒。
“IT行業經過2001年的調整之後,現在進入了一個緩慢回暖的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六大後,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IT技術的進步必將推動應用的發展。”清華紫光高層在談起這場備受矚目的戰役時說,“現在我們正按照摩爾定律以非常高的速度發展我們的資訊產業,七年前堪稱經典的‘人機大戰’要用很大的房間來放比賽用的伺服器,而七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將其整合在一個小小的筆記本里面。清華紫光想用自己的實踐來推動資訊產業的發展,並且透過這樣一個比賽的機會來展示清華紫光跟隨技術發展的成果,也希望我們的紫光筆記本能夠經受住這樣的考驗。”
其實,早在中國首屆人機大戰開賽之前,其他國家已有過多次人機對壘,電腦和人腦的較量真可謂難解難分。
不妨翻閱一下國際象棋“人機大戰”的歷史記錄:
(1) 1958年,名為“思考”的IBM704成為第一臺能同人下棋的計算機,思考速度每秒200步。
(2) 1979年,國際象棋軟體被開發出來。
(3) 1979年,國際象棋軟體達到專家級水平。
(4) 1983年,BELLEAT&T開發了國際象棋硬體,達到了大師水平。
(5) 1987年,“深思”以每秒鐘75萬步的思考速度露面,它的水平相當於擁有國際等級分為2450的棋手。
(6) 1988年,“深思”擊敗丹麥特級大師拉爾森。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章 國象情緣(4)
(7) 1989年,“深思”已有6臺資訊處理器,每秒思考速度達200萬步,但在與世界棋王卡斯帕羅夫的“人機大戰”對陣中,卻以0比2敗北。
(8) 1990年,“深思”二代產生,使用IBM硬體,吸引了前世界棋王卡爾波夫與之對抗。
(9) 1993年,“深思”二代擊敗了丹麥國家隊,在與前女子世界冠軍小波爾加的對抗中獲勝。
(10) 1994年,英特爾世界快棋挑戰賽。有17位特級大師參加,比賽地點在德國慕尼黑,採取雙迴圈閃電棋賽。參賽的是一臺裝有Fritz3軟體、裝備最新式英特爾奔騰90處理器的電腦,當時歐洲只有三臺這樣的電腦。在複賽中,卡斯帕羅夫以4比1大勝Fritz3。
(11) 1996年,“深藍”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