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讓士子除了出仕之外。還有別的謀生之道,學校才能真正落在實處。”
蔡京越聽越覺得詫異,最後情不自禁地在高俅臉上掃來掃去,確定對方並不是在胡言亂語,他方才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這麼說來。伯章看重得反而是別人忽略的問題。只是你想過沒有,我朝向來優待士大夫,那些小有才學計程車子,即便學了算學,可會屈身於富商作一個賬房?他們寧可應十次科舉,讓家中供養一世,也決不會去操持他們心目中地賤役!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在數年之內取消科舉,讓他們在從縣學州學直至大學,好好地鑽研一下學問,然後士人全部由學校升貢,如此士可因才學分上下,選到的就全都是才學品德俱佳的人!”
“元長公,取消科舉還遠遠不到時候。”說實話,對於蔡京的超前意識,高俅只覺得萬分頭痛。“即便士人從學校升貢的過程再透明再公平,在旁人眼中始終不及科舉來得公正。自唐朝開科舉以來,寒門士子已經將此視作了最公平的途徑,而一旦驟然廢黜,恐怕引起的非議絕非少數,更有可能的是天下譁然!而我可以斷言,即便聖上真的取消了科舉,將來也必定重新啟用!元長公,倘若這樣一反覆,你認為天下士人會如何看聖上,如何看你?”
從私心來說,蔡京地願望是超過熙豐王安石,成為一個名留青史的名臣,所以,這也是他大膽提出一系列比王安石更激進政策的由來。然而,這並不總來看,他就會因此而把自己搭進去。王安石兩度拜相,兩度罷相的經歷,是他最最忌諱的。眼下趙佶雖然信任他,但還遠遠不到神宗信任王安石的地步,倘若天下士子因為廢除科舉而群情激昂,他不見得能夠安然過關。
“是我太過急躁了。”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蔡京不得不承認,高俅的提醒很有道理。但是,興學乃是他求名豎名之舉,他絕對不會輕易放棄。“但興學乃是國之大計,我一定會堅持到底,伯章即使反對,我也會在聖駕面前力爭。只要國庫和各路常平錢能夠到位,這學校一定能夠建下來!承平盛世若是還不能興學建學,以後更是未必能夠!”
高俅自忖無法說服蔡京地頑固,只得怏怏離開了蔡府。蔡京的私心公心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也知道興學是一件造福士子地好事,只是,蔡京認為如今正是承平盛世,實際上呢?當初宋朝早期時歲收三千萬貫還能有所結餘,可到了神宗時歲收五千萬貫還存在著巨大的缺口,如今更是年年赤字′然改革茶法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可學校的開支又豈是小的?一旦打起仗來,天知道情況會怎樣!
一定不能一下子把整個攤子全都鋪開!
既然下定了決心,他一回家便召集了所有幕僚,把自己地意見兜了出來。當夜,高府四個幕僚幾乎是不眠不休地連夜起草潤色,最終在天明之前擬定了洋洋灑一萬字的奏疏,力陳興學之舉不可操之過急。
連著在朝會上爭了三天,蔡京要面對的不僅僅是高俅這個溫和改良派,還要面對以戶部官員為首的一干人的反對。戶部破天荒地拿出了一份相當精確的開支表,列出了州縣太學一年內的開銷,那巨大的數字讓包括趙佶在內的所有人都嚇了一跳。最終,趙佶採納了高俅的建議,擴充太學,而後於京畿路和兩淅路出常平錢先試行州縣學制度。
至此,雖然高蔡二人仍舊是事事合議,但有心人不免覺得首相次相有所嫌隙,趨炎附勢的人立刻分作了兩派,為求進身不惜搬弄是非。蔡京的幾個兒子全都被騷擾了一個遍,身為鴻驢寺丞的蔡攸更是被攪得焦頭爛額;而就連高俅遠在華亭的弟弟高傑也來信探問事情原委。久而久之,兩家不厭其煩。
就在興學引起了無窮餘波的當口,西北傳來了最新戰報。河南部族寇來賓、循化等城,洮西安撫李忠率兵前往救援,與羌人相遇後三戰三敗,將領盡為賊傷。退走懷羌城後,李忠於當夜傷勢發桌亡。和先前王厚童貫措置河南生羌時險些中流矢受傷聯絡在一起,朝廷上下當然得出了西北遠遠沒有安定的結論,頓時一片譁然。
“堂堂洮西安撫居然三戰三敗!”
舉朝上下都因為湟州大接而看輕了羌人,趙佶自然也有一種輕敵的情緒,如今看到這一戰報,他自然是雷霆大怒,但更多的卻是深深的憂慮。
“湟州固然是一戰而下,但羌人卻如此不易安撫,倘若下次進兵的時候,那些看似降服的部族再度倒戈,那又該當如何?”他狠狠地將奏摺往案上一甩,厲聲道,“若是按照當年報喜不報憂的往事,是不是這份戰報又被扣下了?”
高俅和蔡京對視了一眼,全都保持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