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的草帽,飄落在沙塵暴肆虐的灰暗的城際中。

一本書上說,前幾年當俄羅斯還處於一個非常時期時,當人們排著隊在搶購麵包的時候,就在他們排起長隊的頭頂上,滿街的櫻桃樹上掛滿了櫻桃,但沒有一個人去摘它,用來填飽肚子的麵包和象徵道德境界的櫻桃以一曲高貴的重奏,和諧而平靜地安撫著普希金、萊蒙托夫、柴可夫斯基、契可夫、高爾基等一切精神塑造者們的魂靈……

與此同時,在一個已經達到小康生活水平的中國北京,在西單這樣一個繁華的商業大街上,幾年前一家商店為了方便廣大市民而免費向大家提供了數百把愛心傘,希望大家在下雨的時候能夠方便使用,並同時希望使用者用完以後能夠送還,但所有被拿走的雨傘無一被送還……

這是因為貧窮?還是因為缺“德”?還是讓大家自己去思考吧!

蒙臺梭利式教育理念

德國哲學家康德在他的《實踐理性批判》中有這樣一段著名的論述,他說:“有兩種東西,人們愈是經常、愈是反覆地加以思考,就愈是能感受到它們給人們所灌注的時時翻新、有加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頭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

在西方的傳統意識中,一個人的道德被認為應該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性,就像康德所說的那樣,它與頭上的星空是並存的。也正因為如此,西方人已經把對一個人的道德教育視為一個人必須具備的生存原則;於是這種理念就導致了對道德的教育不是去告訴你,你應該如何,而是你必須如何,就像人的生命存在必須要吃飯一樣。所以,康德把遵守道德看作是一個人必須的內心法則,而不是一種外在的囑咐。因此,西方人在延續生命的同時也在延續一種道德意識。這種過程從生命的一開始就已經開始了。因此,像蒙臺梭利教育法以及卡爾·威特的教育方法均產生於西方國家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不管是蒙臺梭利教育法以及卡爾·威特的教育法,都是強調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進行有效的教育。比如蒙臺梭利教育法,它把注意力主要放到了一個人的學齡前。蒙臺梭利說:“人類的很多問題,包括最重要的祈求和平與和諧的問題在內,其解決的唯一方法,就是將注意力與精力轉向於兒童的發現以及建立人格巨大潛能的發展之上。”

或許我們根本就不會相信,一個和平的主題與一個小毛孩會有什麼關係?這絕對是我們當下中國人普遍的想法。因為在我們的腦子裡,一個路都走不穩的孩子,你跟他談什麼交通規則?一個飯都吃不利索的孩子,你跟他說什麼飢餓?一個活得如此幸福的孩子你跟他聊什麼苦難?

然而蒙臺梭利卻告訴我們:“在發展兒童的這些真實的天性以前,學術界一直不明白構成人類心理現象的法則,研究敏感時期對於如何引導人類正常發展與形成將成為最具實用價值的科學之一。”

“人性、民族的氣質、或共同社會所擁有的愛國心、社會習慣、專門技術的志向、偏見、以及構成人格中所有組成因素的心智特質及道德性格。”

關於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方法以及它對我們當下教育的啟示,我會在以後的書中進行闡述,在這本書中我只是想告訴大家的是,實施一種真正的教育,將會有效地改變一個人、一個民族以及一個國家;同時也將會有效地改善我們目前的道德水平、社會風氣以及人文素質。而我們的父母、老師、國家的教育理念及體制以及媒體,都要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而其中,家長,作為孩子第一位啟蒙老師,其作用是最為重要的。西方有一句名言:“與其說國家的命運掌握在政治家手裡,不如說國家的命運掌握在父母手裡,推動搖籃的手也在推動人類的未來。”

這句名言的含義是非常深刻的,它不僅證實了蒙臺梭利的教育理論,也向我們昭示著作為家長的一種莊嚴之責任:如果你缺乏道德,那麼你的孩子也將缺乏道德;如果你毫無誠信可言,那麼你的孩子長大了就有可能是騙子;如果你無視交通法規而亂闖紅燈,那麼你的孩子就很有可能有朝一日成為你的犧牲品;如果你對你的父母橫眉冷對,那麼等你老了你將會得到同樣的下場;如果你連一點公共道德都不講,那麼你的孩子長大後絕不會是一個風度翩翩的雅士……

與此同時,我們的學校教育也應該記住:如果你們只知道灌輸知識而不注重道德意識的培養,那麼從你們學校放學出來的學生就會亂闖紅燈而無視交通法規;如果你們只知道升學率而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那麼你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充其量只是一個考試機器而不可能是真正的人才;

另外還有,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