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浮華表面,其中創業的艱辛和委屈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他或許並不想讓已經受過很多苦的王傳福再經歷這樣自找的痛苦。 可是,呂向陽的現身說法並沒有起到作用,王傳福還是執意要創業。他對錶哥說:“我是研究電池出身的,也有電池企業的管理經驗,我相信自己,你也瞭解我的能力。至於市場方面,你可以不相信我的判斷,但你應該相信電池行業的潛力。” 基於對王傳福的信任與心疼,呂向陽最終給王傳福投資了250萬元。 資金問題解決後,王傳福還要迫切解決的一個問題是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團隊。孫一藻是最早接到王傳福邀請的人才之一。1994年10月,王傳福給當時在江西銅業上班的孫一藻打電話,說自己想創業,需要一個對裝置和機械製造比較瞭解的人。孫一藻是學礦山機械出身的,畢業後一直從事機械製造相關工作,所以,在這方面,孫一藻是行家。儘管孫一藻在之前只與王傳福見過一兩次面,雙方甚至談不上熟絡。但是,孫一藻也厭惡了在國企裡日復一日的重複性工作。於是,二話不說,他就接受了王傳福的邀請。 在辦理好辭職手續後,孫一藻在第一時間來到了深圳投奔王傳福。當時,王傳福租下了深圳布吉鎮蓮塘的一箇舊車間,並召集了一個十幾人的團隊。大家吃、住、工作都擠在這個舊車間裡。晚上因為沒有地方睡覺,只能在地上一字排開睡覺。當孫一藻看到王傳福創業的艱苦時,並沒有被眼前的一切嚇退,反而認為這才是他想過的生活。儘管艱苦與累,但是,卻能給人帶來無限的遐想與希望。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訓後,創業初期的十幾人團隊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角色。有做產品研發的,有做裝置製造的,有把質量關的。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王傳福用借來的250萬元啟動資金,成立了日後全國乃至世界聞名的比亞迪。 1995年2月,深圳乍暖還寒。可是,王傳福的內心卻是無比熱乎的。因為此時,他在深圳註冊成立了比亞迪科技有限公司。三個月後,比亞迪就拿到了第一份訂單。 比亞迪成立之初,王傳福為了讓它生存下來,並沒有急著投入生產手機充電電池,因為這對剛起步,沒有什麼技術積累的比亞迪而言,還有很大難度。而且,因為手機使用還不普及,如果貿然進入風險會很大。 基於以上考慮,王傳福選擇了進入門檻較小的其他鎳鎘電池生產上。“我把起家產品定位於無線電鑽、電鋸、應急燈、遙控玩具等產品的鎳鎘工具電池。這些產品在歐美的需求量極大,而我們的工具電池效能穩定、價格更低,極為暢銷。這些利潤是初創期的基礎。” 王傳福連鎳鎘電池的生產線都沒錢買,怎麼可能生產出鎳鎘電池,而且價格更便宜? 當時,購買一條鎳鎘電池生產線要幾千萬元。別說王傳福沒錢買,就是有錢他也買不到,因為當時日本是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的,很難引進先進的裝置。所以,沒錢買鎳鎘電池的生產線,王傳福就自己動手製造生產裝置,把鎳鎘電池的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以人工操作的程式,透過更改、組裝裝置的方式,製造出製造鎳鎘電池的裝置。 最終,這個任務就落到了孫一藻的身上。開始的時候,孫一藻並不認為負責比亞迪的機械裝置是一件多有難度的事情,畢竟他已經有這方面的從業經驗。可是,正式工作後,他發現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差事。首先,他必須要儘快成為一名電池專家,因為電池的特性決定了各種裝置的功效。也就是說,如果不瞭解電池的特性,盲目對裝置進行創新,結果即便節約了成本,但生產出來的卻是廢品,同樣是在做無用功。而且,他還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改造出能生產鎳鎘電池的特殊裝置。 巴菲特看中王傳福 之 半自動化降低成本 在經過一次次的嘗試後,比亞迪最終用100多萬元,建造了一條日產4000個鎳鎘電池的生產線。這些經過改裝的特殊裝置就是現在比亞迪車間裡大批使用的非標準的、半自動化裝置的雛形。對此,王傳福曾經多少有些無奈地說:“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我們這一波創業的人掌握的機會不是很多,所以必須創新,必須有制勝的法寶。”“我們經常算這樣的賬,一套進口裝置20萬美元。按60個月折舊,一個月2萬元人民幣。如果這筆錢用來僱傭工人,2萬元可以請多少人,十幾個人頂不上一個機械手嗎?” 透過這種半自動的方式,比亞迪建成了第一條鎳鎘生產線。而且,透過充分利用中國的勞動力資源優勢,還使比亞迪電池的製造成本比日本競爭對手低了近40%。 當然,憑藉著這條半自動半手工的生產線生產出的電池,並沒有降低品質。1996年2月,比亞迪就透過了ISO9000認證。1998年透過了ISO9001認證,2000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