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殺開始了。
趙高略施小計,矇住了昏庸無能的二世胡亥,得令聖旨查辦,因此無所顧忌。為進一步迷惑皇上,他指使下面的爪牙上書,誣告諸皇子謀反。二世胡亥接到密告,心裡也畫了個問號,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立刻召來趙高,幫他拿個主意,胡亥哪知道這都是趙高的陰謀。趙高看了密告信,裝做大驚失色,即而誇大其詞,火上澆油,並給胡亥出了個餿主意,準備第二天早朝演繹給文武百官。
每天早朝,群臣心驚膽顫走進金鑾殿,就像被小鬼牽著走進了鬼門關,說不定什麼時候被摘去烏紗帽,鐺鋃入獄。今天早朝,群臣戰兢兢列好班,恭候皇上駕臨。二世胡亥故意讓這些大臣承受精神壓力,忐忑不安的等著,大約半個時辰,才在太監奉引下,慢騰騰登上金鑾殿。隨著執事太監的吆喝,群臣跪拜,山呼萬歲,然後分文臣武備兩班肅立。三通淨鞭過後,執事太監尖聲宣佈:“皇上有旨,有本早奏,無本捲簾散朝。”
群臣都學乖了,誰也不敢在朝堂多嘴,如果有個言語閃失,被趙高捉到,必死無疑,因而惟恐舌頭惹禍,都緘口默言。每次早朝大臣們無本可奏,二世胡亥倍感高興,大秦朝平安無事,自己也可放心享受快樂。可今天胡亥和趙高要演一齣戲,當然得來個序幕。胡亥裝作龍顏大怒,咆哮如雷:“你們這些大臣,享受著國家奉祿,卻不為國家出謀劃策,甚至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真是可惡。”二世胡亥沒頭沒腦的話,更讓群臣莫名其妙,誠惶誠恐,不知所措。二世胡亥煞有介事的問趙高:“趙愛卿,你是郎中令,朝中有人謀反,你可知道?”
群臣聞聽,大驚失色,猶如五雷轟頂,不知天降大禍,會落在誰的頭上。
趙高假惺惺地說道:“陛下,微臣收到杜郵密報,可告發的都是皇親國戚,微臣惟恐有人陰謀離間陛下,正派人查實,因而沒敢驚動陛下。沒想到陛下明察秋毫,晏清海內,微臣慚愧,懇請陛下治微臣失查之罪。”
“郎中令,你好大的膽,大秦法律如高懸明鏡,不管誰違犯律條,都必須依法治罪,嚴懲不貸。就是皇子犯法,也與庶民同罪,甚至罪加一等。是不是你聽說皇親國戚中有人謀反,就嚇破了膽,因而顧慮重重,那好,朕賞你尚方寶劍,令御史曲宮協同,速速查辦,一定弄個水落石出。”
“臣領旨。”趙高鷹眼兇殘,喜上眉梢。
眾皇親國戚聞聽,都嚇的渾身篩糠。雖然不知是誰惹了大禍,可人人自危,全都跪伏於地,異口同聲向二世胡亥哀求:“陛下,我等同胞骨肉,都是忠心耿耿,決無異心,望陛下明察。
“你們慌什麼,難道你們都有謀反之心嗎?俗話說的好,不作虧心事,不怕鬼叫門。”
“陛下,大秦天下是父皇的恩賜。現在交給陛下掌握,我們都有一個共同心願,就是輔佐陛下,把大秦江山千秋萬代傳下去。同胞之心,天日可鑑,陛下怎麼能相信那些別有用心的誣告呢?”公子高是諸皇子中較有膽識的一位,他不顧安危,大膽陳詞。
“父皇在位時,扶蘇貴為公子,還急不可耐,圖謀不軌,企圖拉攏蒙氏兄弟篡權奪位,幸虧父皇英明蓋世,及時粉碎了他們的陰謀。今天朕受命於父皇,你們中間是不是有人不服氣呀?是否也有人居心叵測啊?朕告訴你們,誰做了見不得人的勾當,甭想瞞住朕的眼睛。常言道,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紙也永遠包不住火。你們都閉嘴吧,心中沒鬼的不要怕,心裡有鬼的想躲也躲不了干係,是非黑白,自有定論。”
二世胡亥和趙高一唱一和演的雙簧,如一把利劍懸在眾皇親國戚們的頭上。無親無故的大臣們雖然捏了把汗,總算躲過今天一劫,至於以後如何,誰都是報著有今天沒明天的心思,膽顫心驚的度日。但是他們心裡明白,二世胡亥又要大開殺戒了,這次的目標直指諸位皇子。
趙高手握尚方寶劍,更加有恃無恐,開始蓄謀已久的行動。趙高帶領宮中禁軍,逮捕了住在咸陽和杜郵兩地的皇子和公主,頃刻間咸陽城颳起了血雨腥風。
趙高把諸皇子和公主送進大牢。但要送進地獄,絕非一殺了之那麼容易。趙高精通法律,他深知殺人要找出藉口,如果沒有鐵證,必遭*人怨,何況要殺掉的是諸皇子和公主。因此,他為了掩天下人耳目,運用法律手段,置這些無辜於死地。趙高在羅織罪名的同時,採取拉攏、威脅、引誘等卑鄙手段,以查元兇主謀為由,讓諸皇子和公主們狗咬狗,最後一網打盡。憑藉趙高的權謀,對付這些養尊處優的皇子公主們,就像老虎哄小羊,乖乖的聽話。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