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猛於虎,比起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張楚大軍大澤起義,為的是替天行道,誅伐篡逆,匡扶社稷,均田地,廢徭役,讓天下太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張楚大軍乃正義之師,在短短月餘,就攻克了六縣一郡,說明張楚眾望所歸,大秦朝不堪一擊。諸位試想,以這個速度,張楚大軍乘勝西進,攻克咸陽,推翻二世,是否指日可待?我和眾將士可是信心百倍,要在咸陽過一個熱熱鬧鬧的大年,到時候,也請諸位一起慶祝張楚的勝利,不知諸位肯賞光否?今天,我略備薄宴,聊表心意,請諸位不必拘泥於禮,盡情暢飲,暢所欲言,若有興盛張楚的奇謀良策,必當重重有賞。”陳勝發話,三老豪傑爭先恐後阿諛奉承。

“將軍執堅披銳,誅代無道,大軍所到之處勢若破竹,英名威震天下,此乃王者氣概。”

“舉項燕之旗,扶扶蘇之名,以匡扶社稷為己任,將軍之舉,深得民心。”

“將軍之功,蓋世無雙,何必扶扶蘇,臣事於秦。應該自立國號而稱王,號令天下而誅滅暴秦,自古以來,都是強者為王。”

“三老過譽了。陳勝舉事,志在替天行道,誅伐暴秦,決無非份之想。”

“天降大任於將軍,民心所向於將軍,陳縣雄居中原,將軍據此稱王,正應天命。記得將軍舉兵時,曾大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誰擁有功德、疆土、臣民,誰就可以稱王稱霸。將軍之舉,乃為國家之大計,決非私心也。”

“將軍自大澤鄉揭竿而起,天下紛紛響應,足以證明將軍義舉深得民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將軍稱王此乃天經地義。”

“將軍稱王,威名遠播,以號令天下諸侯,並非為了一人之名望,而是為了興楚滅秦。這是楚地百姓的願望,更是義軍將領的擁戴,將軍固執推辭,會冷了大家的心呀。”

“以義軍的兵勢,將軍的威名,即使是取秦而代之也是指日可待。何必為一王者之名而顧慮重重呢,請將軍速作決斷。”

“我十分感謝各位三老豪傑的誠意和信任,只因義軍剛攻下陳縣,稱王之事還須從長計議。眼下當務之急是派兵西進,攻取咸陽,推翻二世,不知各位有何良策,請不惜賜教。”

陳縣賢人周文站起來獻策:“將軍,自始皇滅六國,建立秦朝後,自恃天下永久太平,從此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各郡縣也荒於戰備,秦國大部主力軍隊都放在邊防,十有*駐守在長城關塞,以防匈奴南犯,各郡縣駐軍微乎其微,只靠郡縣捕役維持社會治安,因此,將軍舉事,所向無敵。現在將軍攻下了秦六縣一郡,秦朝無動於衷,足以證明二世昏庸,朝臣麻木,此乃天賜良機。當務之急應乘勝進軍,直逼咸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必獲大勝。如果只為攻城略地,穩中求進,等待張楚壯大再攻取咸陽,恐怕貽誤天機了。就說將軍以攻城略地為要,擴大了地盤,壯大了力量,將軍能有六國連橫之力嗎?何況六國貴族不服於秦,將軍也未必征服。當六國貴族、天下英雄豪傑,紛爭天下,將軍未破秦而成了眾矢之的,恐怕浴血奮戰所得來的一切,卻為別人做了嫁衣。現在上天賜給將軍千載難逢的機會,怎麼能拱手讓給別人呢?周文愚鈍,言語幼稚,還望將軍指點。”周文曾在楚國大將項燕軍中和春申君黃歇手下做過事,經多識廣,頗有戰略眼光。

“將軍,周文言之有理。據聽說,如今秦朝是國將不國。二世昏庸,只顧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趙高專權,整天費盡心機,排除異己,並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蠱惑二世享樂,把持朝綱;李斯因貪功近利,落入趙高的圈套,不能自拔,雖有治國謀略,卻無回天之力;當朝上下臣僚,賢能之士,被趙高殘害殺戳,所剩無幾,倖存下來的,為保命而禁若寒蟬。因此,二世被閉塞在皇宮中,滿腦子是天下太平,整個朝野如同蒙在鼓中,燕舞鶯歌。最為有利的是,秦朝大軍都集聚在邊防關塞,咸陽城防空虛,不堪一擊。只要將軍派一支精銳部隊,火速西進,攻克函谷關,直逼咸陽,天下可得矣。如果等二世清醒過來,秦朝大軍回師護駕,將軍幾萬人馬,怎抵百萬虎狼之師,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將軍還有什麼猶豫的呢?”上蔡人房君也不甘寂寞,趁機獻策:“在楚國境內早就流行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將軍舉張楚大旗而伐秦,正中此謁語。陳縣距咸陽,驛道寬敞,易於大軍行動,但有滎陽擋道。滎陽乃秦三川郡治所,守將是丞相李斯長子李由,足見其戰略位置重要,攻取咸陽,必先取滎陽。將軍可選精兵強將,分兵兩路,一路攻取滎陽,清除西進障礙,一路奪關斬將,直逼咸陽,秦朝必亡矣。”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