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不打攪陛下雅興了。”
“大臣都像愛卿這麼善解朕意,朕才快樂。”
“只要陛下慢慢調教,大臣都會做到的。”
二世胡亥點點頭。
趙高得寵,把咸陽宮控制的鐵桶一般,使二世胡亥好象生活在天堂之上,大臣們只能望宮興嘆。丞相李斯幾次嘗試進見,均告失敗。但他始終不氣餒,終於有一天他決定躲開趙高,冒死闖宮,單獨朝見二世胡亥。
一天,李斯在宮外求見二世,正好趙高也在府第享樂,值事太監報告,趙高因被一位新來的樂伎纏得神魂顛倒,沒功夫理會李斯,沒想到李斯得不到趙高的許可,憤怒闖宮,結果攪了二世胡亥和新來的越女的好戲。二世胡亥一臉的怒氣,極不情願的問李斯:“丞相是否老糊塗了?怎麼連皇宮的規矩都不懂了,甚至連朕的警告都不當一回事,屢闖皇宮,該當何罪啊?”
“陛下,微臣罪該萬死,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丞相何出此言。”
“陛下,微臣幾次想朝見陛下,都被趙高拒之門外,因此微臣冒死闖宮。”
“丞相冒死來見寡人,一定有大事上奏,快快說吧。”
“陛下,微臣告趙高圖謀不軌之罪。”
“什麼?丞相要告郎中令?”
“郎中令趙高,有四大罪狀。其一,閉塞聖聰,擅自專權。自陛下登基以來,趙高為把持朝政,用享樂來迷惑陛下,使陛下荒旦於親政,長期隔離朝臣,閉塞言路,陛下所看到聽到的都是趙高一家之言。因此,趙高假借陛下之威,行弄權之實,長期下去,陛下被趙高所迷惑,大臣們只親於趙高,而疏遠陛下。其二,趙高結黨營私,排除異己。趙高為擴大自己的權勢,採取培植親信,結黨營私的手段,排斥打擊和自己政見不同的大臣。目前大秦三十六郡和軍隊,遍佈其黨羽親信,致使大秦政令不通,唯趙高馬首是瞻。尤其軍中將帥,濫竽充數者不乏其人,置國家安危,視同兒戲,置陛下信任,視若罔聞。甚至矇蔽陛下,置蒙恬、蒙毅兩位將軍於死地,其真正用意就是削弱陛下的軍權,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其三,居功自傲,藐視陛下。趙高不但專權,而且藐視陛下,凡大臣奏摺,全部先給趙高審閱,有些竟然假傳聖喻,真是膽大包天,這種欺上瞞下的大逆不道,已非專權,純屬篡權。其四,貽誤軍機,誤國禍民,陳勝大澤造反,碭郡淪陷,都是趙高矇蔽聖聰所致。陛下,先皇把大秦交給了陛下,不能只聽趙高的甜言蜜語,理應親理朝政。雖然不必事事躬親,但朝政大事必問,廣開言路,尤其是多看大臣的奏摺,切不可聽趙高享樂繆論。因為他畢竟是宦官,侷限於宮中,不能體恤民情,不知理政,怎能把治理國家的權力交給他呢?若陛下感激他護駕有功,可以多給予田地和金錢,讓他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至於朝中的事,還是交給大臣們參政,這樣陛下才能高枕無憂。”
“依丞相所言,趙高罪大惡極,言過其實了吧?趙高的忠心,朕十分清楚,他是個宦官,有什麼野心,難道圖謀不軌?笑話!丞相是不是和趙高有什麼過節解不開,朕可以找趙高,把話說開了不就行了,何必說些過激言詞,有礙輔政。”
“陛下,趙高野心已暴露無疑,只是瞞著陛下一人而已,並非微臣危言聳聽。趙高是個陽奉陰違的人,必是大秦的禍害,請陛下明察。”
“你所言趙高四大罪狀,朕可給你解釋清楚。你說他閉塞聖聰,那可冤枉了趙高,不管朝中大小事,趙高都向朕稟報,從來沒有瞞著朕的事。你說趙高結黨營私,大秦三十六郡守和軍隊將軍,都是朕提拔任用,趙高只不過是傳達朕的旨意,朕任用的人怎麼跟趙高結黨營私了呢?陳勝造反的事,朕到現在都不信,與趙高何干?只於說他排除異己,這有可能,連丞相這肚裡能撐船的人,不也是對異己憤恨不已嗎?你給趙高戴了叛逆的帽子,可是要置他於死地呀。”
“陛下,微臣和趙高並無個人恩怨,微臣只為大秦社稷著想,為陛下著想,決無私心。”
“丞相,要說趙高居功自傲,專制弄權,朕也相信,但是說他有簪越謀反的野心,朕是萬萬不信的。”
“陛下,人的野心膨脹,不是生來具有,而是隨著權力的增加而滋長,而人的權欲是無止境的,當他的權力大到陛下無法控制的時候,那該是什麼狀態?”
“丞相,你這是危言聳聽,想嚇唬朕的嗎?”
“微臣不敢,微臣只是勸陛下親政於朝,切莫荒旦於樂。”
“丞相,朕也知道你是一片忠心,可你是百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