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2部分

這顯然是東條英機當上首相後的決定,要和德國全面聯手,一起對付美國這個**oss了。

娜塔莉接著說:“有人以‘一個德國布林什維克’為名,在《真理報》上發表了題為《德國到底是不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文章。另外,《真理報》還在重要版面刊登了羅曼諾夫王朝的繼承人基拉女大公成為德國太子妃的訊息!”

她看著赫斯曼,說:“元帥,《真理報》是蘇聯布林什維克黨的機關刊物,上面的文章和訊息都是具有政治導向意義的……像《德國到底是不是社會主義國家》這樣的文章,如果沒有經過布林什維克黨宣傳和鼓動部的批准,是不會刊登在《真理報》上的!”

“蘇聯也在為開戰造輿論了!”赫斯曼當然知道《真理報》上的文章有多少份量。

“是的,”娜塔莉嚴肅地說,“y識形態對蘇聯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蘇聯布林什維克黨將我們稱為‘社會主義同志加兄弟’,那麼戰爭就不會馬上爆發。”

這是蘇聯式的政治正確,gc主義的y識形態掛帥,蘇聯紅軍是不大可能對“社會主義同志加兄弟”和“世界革命的偉大戰友”發動突然襲擊的。

如果這種背信棄義的突襲能直搗柏林也就罷了,但是德國哪裡那麼好對付。雖然赫斯曼沒有主動進攻蘇聯的想法,但是並不等於他會不在東部邊境做好防禦準備。實際上在波蘭戰役結束後,德軍就一直在加強東部(包括波羅的、西烏克蘭和波蘭)地區的防禦,根本不存在什麼被突然襲擊的可能性。

而蘇德戰爭一旦打成傷亡慘重的持久戰,蘇聯人自己的思想就要亂——怎麼就突然對世界革命的好同志好兄弟下手了?這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嗎?該是不是中央出了gc主義的叛徒吧?

因此斯大林也不會天真的以為能用一場偷襲打敗德國,他如果真的想和德國開戰,就必須先進行政治思想上的準備。一定要讓善良的蘇聯人民認清德國納粹的真面目!(未完待續。)

第513章 打贏才是硬道理

“……在綜合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報之後,總參謀部認為蘇聯正在準備同我國開戰!不過蘇德戰爭不是必然會發生,更不會在短期內爆發,因為蘇聯並沒有完成戰爭準備。”

在1941年8月8日的統帥部例行會議上,國防軍總參謀長帝國元帥赫斯曼輕描淡寫地通報了蘇聯正在準備戰爭的問題。

在他看來這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因為蘇聯布林什維克黨才剛剛開始造輿論,而且現在已經是8月份了,最多再過3個月波羅的沿岸地區、波蘭、烏克蘭和芬蘭等地的氣候就會變得不適合作戰。蘇聯紅軍真的要發動進攻,也得等到1942年春天。

“根據國防軍總參謀部所掌握的確切情況,蘇聯紅軍陸軍目前的情況也很難承擔大規模機械化突擊。雖然蘇聯紅軍擁有大量的坦克,數量比我們擁有的多一倍以上,但是他們沒有足夠的汽車使步兵、炮兵和後勤實現摩托化。目前蘇聯西部的三個軍區,西部軍區、西南軍區和北方軍區,一共只有15萬臺汽車,而整個蘇聯紅軍擁有的汽車總數也只有27萬臺左右。而且這些汽車的效能和質量普遍較差,很難滿足機械化戰爭的後勤和步兵機動的需要……”

赫斯曼接著又開始分析蘇聯紅軍陸軍的戰備情況,在這個時空蘇德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都要比歷史上更大。因此德國國防軍總參謀部對蘇聯國防力量的瞭解也更加全面。

蘇聯的戰爭能力無疑是非常強大的,紅軍擁有的飛機、坦克和大炮的數量都遠遠多於德軍。但是紅軍也有一個很難克服的弱點,就是沒有足夠的汽車可以使步兵和後勤摩托化。雖然在蘇聯的兩個五年計劃中還是很重視發展汽車工業的,但是蘇聯汽車工業的發展始終不大理想,截至1940年,蘇聯的汽車年產量只有區區的14。54萬輛,其中載重汽車13。6萬輛。

14。54萬輛的汽車年產量雖然也不算少,但是還達不到德國的三分之一(這還是在德國為了節省燃料而限制了民用汽車生產後的產量),甚至比法國在1939年的產量還少一些。考慮到蘇聯土地的遼闊和紅軍數量的龐大,這點汽車只能作為鐵路運輸的補充,而無法在鐵路線部分癱瘓(遭到轟炸或是深入敵方領土)的情況下,為200萬或是更多的重灌部隊提供運輸和後勤保障。

“另外,蘇聯紅空軍的戰鬥力也較弱。雖然他們擁有大量的作戰飛機,但是大部分飛機的效能普遍較差。不是fw…192、bf…109和福克零式的對手,而且蘇聯的電子工業非常落後,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