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雖然也是整天玩,但每天上午和下午,槐子都規定他們讀一個時辰的書,省得跟放牛似的,把學堂學的字都忘光了。等過兩天,再讓他們進村學,他們就不能偷懶了。”
石頭娘忙高興地答應了。
當晚,張家擺了好幾桌,直鬧到掌燈十分,眾人才散去。
隔日,張家要起一個大山塘,在桃花谷後山的山谷裡。紅椒姊妹早就打了招呼,想要去瞧熱鬧。於是劉黑皮便囑咐吳成,安排些熟近的家人,再挑些少年小廝下塘,莫要放閒人村漢進山。吳成忙應了。
大清早,板栗見又是一個晴朗的好天,且地上積雪都化乾淨了,心裡一動,便寫了個短箋,命人送去周家。他在信上說,今兒張家在山谷起魚塘,請五柳先生等人過來看農家閒樂,還特地囑咐說,要帶周姑娘來。
魏鐵親自送去了。
板栗忙完,急忙去爺爺奶奶院裡吃早飯。
只見山芋南瓜等人都一身短打裝扮,正興奮地議論起魚塘的事,說等晌午太陽大的時候,要親自下塘去捉魚。
紅椒姊妹打扮也跟平日不同。
原來,鄭氏想著這一回來鄉下,到底跟京城不同。便是她們姐妹不出門子,只在自家院子玩,但張家居處山野,前後都是林子,下面又是山谷,嬉戲間穿長裙肯定不太方便。因此特地吩咐人,這幾天幫她們趕做了些衣褲出來,方便在山野裡玩耍行走。
上衣是仿製男兒的箭袖,袖口和腰身都收得窄窄的,看去很是簡便俏麗;褲子則鬆散些。然足踝處也收了口,用帶子繫住,省得散開褲腿,在林子裡走動牽三掛四的;腳上當然一律穿靴子了。
顏色衣料:紅椒依舊穿紅的,乃是玫紅底繡穿花百蝶錦緞;香荽只穿淺綠素緞;綠菠膚白,人又小。穿著粉嫩柳黃金線繡玫瑰花雲錦;青蒜則是紫色團花錦緞。
再把頭上貴重的鳳衩大件去了,只戴簡單的簪環,收拾完畢後,頓覺輕鬆伶俐起來。
板栗見了妹妹們的裝扮,眼前一亮。笑道:“搖身一變,咱們家的美女都變成俠女了。這樣好看!就是不能進樹林子,要是進了樹林子。這衣裳非得掛花成布條,那時可就‘綵緞飄飄’了。”
大家都鬨笑起來。
鄭氏看著閨女和侄女,微笑道:“照說,去山上最好穿棉布衣裳才方便。可是家裡這些衣料多的很,不給她們穿,難道賞給下人穿?再者,凡物都是給人用的,沒有的時候。不用跟人攀比;既然有,就該做了穿。她們年輕,正是穿這些的時候。這一出去。外面冬日蕭條,全靠她們妝點大自然了。”
板栗樂道:“娘說話橫豎都是理。”
鄭氏聽板栗說派了人去周家請人的事,便道:“周姑娘怕是不會來。你想要她來玩。得親自去接。夫子或許看你誠心面上,放她出來逛。”
果然,虎子進來回說,魏隊長派人回來說,他在周家等候,待會接了人一塊過來,周姑娘說不能來了。
板栗便笑道:“等我去接。”
香荽道:“我跟哥哥一塊去,陪菡姐姐過來。”
鄭氏誇閨女聰明,又讓紅椒也去,這樣周家也能放心周菡出來。姊妹們都高興地應了。
當下,媳婦們擺上飯來,分裡外兩撥。
裡面是女眷,兩個舅母、兩個表嫂,還有幾個表姑娘都在。本來今兒準備回去的,因板栗後日下定,因此又留了下來。
張大栓見孫子都忙忙地吃飯,笑道:“別急!還早呢!聽吳成說,那水還深,還要用水車多車一會。約莫等中午的時候,那水才得幹,那時天也暖了,正好下去逮魚。”
又問張槐道:“可準備了大桶?有些魚得用水養起來,死了就不鮮了。”
張槐點頭道:“準備了好幾十個呢。”
張大栓道:“那也不夠哩!”
張槐解釋道:“裝桶裡也容易死。先用桶裝回來,然後用網圈養在前面湖裡,要吃的時候扯上來就是了。”
板栗道:“這主意好,省事。”
一時吃完,山芋等人吆喝著,忙忙地往前院衝;板栗也帶著紅椒香荽姊妹走了,霎時院子裡清靜下來。
張大栓漱了兩口茶,起身準備跟著去。
張老太太從裡間走出來,板臉道:“你去幹嘛?一把年紀了,還想下水逮魚?你當自個還年輕很哩!”
張大栓賠笑道:“我去瞧熱鬧,不下水,就在塘埂上看著。趙三說今兒過來,我總要招呼一聲;周家也要來人,我更要去了,不然就失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