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卷 第1590節:岔了輩分豈能幹 (10)
又走過一處地方,趙興向前指著一片尚未開發的土地說道:“城市地底的供水和排汙系統好比就是人的動脈和靜脈血管,而城市的主幹道就是人的脊柱,必須要考慮到防守和便利兩個因素。我們不能因為現在敦煌城內只有幾萬人口,便沒有眼光地只修築一條容納兩輛馬車並排同行的街道;我們應該著眼十年之後,百年之後的敦煌城,如果那時候這座城市內有人口五十萬,甚至是過百萬,那麼我們就需要一條至少可以容納八輛馬車並排同行的主幹道!”
也不知道特種兵出身的趙興,平時裡都是從哪裡學來的這些東西,在跟大家談論城市規劃的時候,居然一套一套地,而且說出來的大多數道理都是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考驗。
一路走,幾乎都是趙興在說,其餘人在用心聽。因為跟在趙興身後的人都已經習慣了將他說過的話當做是行動指南,很少有人懷疑趙興所說的事情是否經得起推敲,有沒有道理。即使有時候趙興說的話看著沒有道理,但在事後證明,還是趙興說的在理。
造成這種一人說話眾人點頭的狀況,實在是因為只有趙興一人擁有看透未來的神奇經歷。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面,除非趙興能夠培養出一批真正接受和理解了他全部思維的擁躉者和追隨者,否則他作為理論先知的地位根本無人可以撼動。因為他隨口說的一些道理,比如關於城市下水道的重要性,只有在後世經過反覆的事實教訓洗禮過之後,人們才會真正的重視。
來到碧波清澈的玉龍湖畔之後,趙興意味深長地對大家說道:“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沒有了水,一切都將消亡。將來隨著敦煌新城的完工,這裡會聚集很多人口,大家對於水的需求將會直線上升,如何珍惜利用玉龍湖裡面的每一滴水,便是我們最需要重視和注意的問題。”
有所心得的華衛國於是問趙興:“我覺得,想要保護好玉龍湖,首先是要按照太傅大人的命令,確保玉龍湖周圍的樹木草叢保持生機,同時嚴禁將不乾淨的汙水向湖中傾注,禁止周圍的農夫為了擴大天地而毫無節制地從湖中引水灌溉。”
趙興聽了華太守的這番話,覺得十分欣慰,點點頭鼓勵地說道:“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我們要把整座新城的汙水排放系統引向與玉龍湖完全相反的方向,而且最終讓這些汙水流淌到乾涸的沙漠之中,經過地底下的沙土層層過濾,這些水抵達地下暗河的時候,已經變得乾淨許多。”
才女蔡琰聽到這裡,問了一個很專業的問題:“雖然玉龍湖儲水量十分可觀,但畢竟總量有限。若是不加限制地擴張敦煌新城,將來總有湖水難以滿足城內百姓用水的時候,到了那時又該如何應對?”
第199卷 第1591節:岔了輩分豈能幹 (11)
趙興被蔡妹妹這個很有前瞻性的問題撥動了心絃,他靜靜地佇立在湖邊,別人還以為他是在思考,實際上此刻他的心思卻已經回到了曾經的過去,或者說曾經的未來。
趙興想到了另外一個時空之中的帝都,因為人口急劇膨脹,飲水問題成了老大難,不得不花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修建“南水北調”的工程。只是當人們遍尋祖國的大江大河之後,才驚恐地發現,能夠用來給帝都提供乾淨飲用水源的河流竟然所剩無幾……
過了片刻,神遊太虛而返的趙興緩緩答道:“正因如此,今後敦煌新城的人口必須限制在五十萬之內。我們不僅僅要在這裡修建一座大漢的橋頭堡,還要在張掖、酒泉、居延、武威,乃至於今後的西域三十六國,甚至是極西之地,每一個地方都要修建可供百姓安居樂業的城池,只有這樣,才不會造成一座城市被人擠爆的情形發生。”
第六三四章主動投降也不行
就在趙太傅、趙大人忙著在敦煌城內進行他的“西部大開發”的時候,出於大漢正東位置的徐州戰場上,新上任的龍騎軍軍長李鐵柱差不多快要把張勳和紀靈等人的氣都要整斷了。
俗話說的好:快刀斬麻不覺疼,鈍刀割肉痛斷腸。被圍困在淮陵以西三十多里處的張勳一部,已經在這裡寸步難行地苦捱了整整三個月之久。到現在張勳也沒能看到前來營救的紀靈一面,他已經傷心絕望到了極點,甚至派出去主動向對面晉國大軍乞降的信使都有好幾個了。
然而,令張勳感到更加絕望的是,對面那邊新上來的主將李鐵柱,比原來圍困自己的張遼還他媽的不是東西。那小子居然說讓兄弟們再堅持一段時間再集體投降,若是實在沒有了糧草,龍騎軍可以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