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去面聖。”
鄭芝豹道:“待到將來朝鮮戰局穩定,大王前往我國面聖,想必陛下會非常歡喜。”
五萬精良製造的鳥銃,除了補充戰場上損毀的鳥銃之外。更能夠一口氣將朝鮮的火器部隊擴張到六萬人左右的規模。
透過戰場的實踐,仁祖哪怕再不通軍事,也開始逐漸接受了皇家新軍的軍事顧問們提出“火力集中”的原理——
火銃、火炮之類的武器,最強的威力在於集中使用,才有可能對抗韃子的騎兵、弓箭兵叢集。
後世的排隊槍斃戰爭電影場面中,明軍成為最弱的排隊槍斃軍隊。電影場景中,大明火銃兵總是稀稀疏疏,排成數列。敷衍一般的放了兩三銃,不久後就如手持盾牌,瘋狂奔跑的滿清韃子給擊潰。
電影場景中明軍火銃部隊的最大弱點——火力不夠集中!
皇家新軍透過嚴格的訓練和軍事教育,使得集中使用火力的觀念,深入骨髓。而集中使用火力,才能夠真正發揮出集團軍的力量。
目前,皇家新軍在戰場上,人數相等的項情況,可以與韃子斗的旗鼓相當。地形有利情況下,可以抵禦數倍韃子。
而接受了皇家新軍指點的朝鮮火器部隊,也擁有與韃子三比一的戰鬥力。而經過排隊槍斃的洗腦教育後,朝鮮火槍兵,也不會像其他朝鮮軍隊一般一觸即潰。
在見識到了火器部隊的威力後,朝鮮君臣已經逐步認同了,只有火器才能救朝鮮的觀念。而以朝鮮的生產能力,一年也不能生產1000只鳥銃,遠遠不能滿足戰場消耗。
這種情況下,朝鮮只能越發的依賴大明的火器。
而為了支付昂貴的火器購買款項,仁祖朝廷心甘情願的與大明簽訂了一系列的合作條約,史稱《中朝江華島協議》。
協議內容有:1、大明作為朝鮮的宗主國,有義務在朝鮮遭遇敵國侵略時,提供必要援助。2、朝鮮遭遇外敵入侵,大明有義務向朝鮮廉價銷售武器,以及提供軍事援助,軍費消耗由朝鮮方面付款。3、朝鮮可以以派遣勞動力為大明僱主勞動的方式,抵消一部分欠款。4、朝方將耽羅島租借與大明,用以抵消部分欠款。耽羅島租金每年為5萬兩銀子,租期為50年。到期後,是否續約,由雙方討論決定。5、明軍在耽羅島建立軍事培訓基地,向朝鮮提供軍事訓練服務。
這一系列的條約,在幾百年後,被朝鮮人視為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但是,這這個年代,朝鮮君臣並未有絲毫的不滿,反而為一個破島嶼,每年的租金居然有5萬兩銀子,而感覺到非常的滿意。
簽署了《江華島協議》後,朝鮮派出了大臣,與李旺一道前往耽羅島完成交割任務。耽羅島的開發和駐軍,標誌著大明的海外殖民戰略,踏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第二零四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
耽羅島又稱濟州島,遠古時期曾有耽羅國。首;发;最新章節;/百度搜尋。小说;mm閱!首發在宋朝時期,耽羅國被高麗吞併,設耽羅郡。而元朝時期,高麗王臣服元庭,將耽羅獻給元庭養馬。
元朝時期曾在耽羅島上設立總管府,管轄島上民政、軍事和牧馬事務。元庭滅亡幾十年後,耽羅軍民總管府才迫於形勢,投降朝鮮王朝。
而耽羅島歸順朝鮮後,被稱為“濟州牧”,最高的行政長官為“牧使”,主要的政治任務便是在島上牧馬,每年繳納百匹戰馬,作為賦稅。
除了濟州牧使之外,島上設立大靜縣和旌義縣。在《江華島協議》簽訂後,大明從朝鮮手中租借了耽羅島,成為了大明在海洋上擴張跨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鄭芝豹的護送下,李旺一行人從江華島出發,沿著朝鮮的海岸線行駛抵達了濟州港。
濟州牧使崔正道率旌義、大靜縣監,進行了熱烈的歡迎儀式,並交接了島上一牧、二縣的治理權。
牧使崔正道和兩名縣監收到王命,另外有升遷,留下的多是島上的本土官吏配合大明派來的總督接手島上的各項事務。牧使崔正道卸任不久,鄭芝豹也率艦隊離去,僅給李旺留下兩艘海船,以便其交通往返。
離去之前,鄭芝豹笑道:“這根本就是鳥不生蛋的窮島,李兄恐怕要受苦幾年了。”
李旺卻是灑脫道:“這天下總有人甘於受苦,才能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說的也是,這地方雖然窮苦,總比皮島要好。再過一段時日,皮島軍民便不斷會被遷移到此地,李兄可要做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