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服,人人都有飯吃,這是大明其他的地方難以見到的。

亂世之所以是亂世,是因為勞動力資源沒有充分得到利用。

封建地主的眼界,只停留在一畝三分地上,而不屑利用更多的剩餘勞動力資源,去創造工業、商業、服務業相關的財富。一旦將社會上的絕大多數的勞動力資源充分運用了,根本不會有餓死人的狀態。

而隨著整個鎮子,一天天的變化。鎮民們的心態,也一日日的轉變。從之前的麻木、茫然,逐漸的開始有了對未來的憧憬和期盼。

當然了,不少人有點擔心,如果一年期的“契約”到期後,奴隸做不下去了,今後還能不能擁有現在這般的安定生活?

為此,肖圖白就經常遇到契約奴跪地,主動要求做終生制的奴隸。

肖圖白哭笑不得,不得不去耐心的解釋,契約到期之後,政府依然會給他們提供工作,並且支付工錢,到時候的生活質量只會比現在更好,而不會更差,如此的解釋,才消去了一些契約奴的疑慮!

城市的街邊上,也開始按照肖圖白的意思在搞綠化。沿街都是移植了一些桃樹、梨樹、柿子樹,到了春夏季節,果樹成熟之後,也任由行人採摘。

路邊種植果樹,這也是與明末缺糧的大環境有關。

如果是在後世,糧食產量豐裕,交通四通八達,基本上不會為糧食問題而傷腦筋,那時候,考慮的是城市空氣汙染的問題,所以綠化主要是以四季常青的樹木為主,用以淨化空氣。

而在明朝處於農業和手工業時代,沒有大規模工業化造成的汙染,空氣倒是清新。不過,問題是明朝缺糧,再加上交通不方面,運輸成本昂貴。一些嚴重缺糧的地區,甚至已經連續上演餓殍遍野、人競相食的慘劇。所以葛沽鎮的街道上搞綠化,也是種植果樹為主。

除了鎮內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鎮子外的變化,也是非常的巨大。

經過葛沽鎮民數千契約奴和總顧問衙門僱傭的天津各地城鄉2萬多名剩餘勞動力的奮鬥下,終於開墾出了大約50萬畝的田地。

這種田地,經過燒荒,以及用牛耕、馬耕的等等方式,將土壤挖松、以便提供作物良好的生長環境,與此同時燒荒、深耕等等方式,也使得一些雜草的根系被切斷,避免雜草與農作物爭搶土地的養分。

與此同時,眾人也基本上建成了覆蓋50萬畝農田的簡陋水渠,透過從天津附近充沛的淡水河流中引進灌溉水源,這些乾燥、荒蕪的土地,紛紛被河水滋潤。

當然了,為了改造葛沽的鹽鹼地,讓土壤更適宜莊家生長,葛沽鎮建設了150個公共茅廁。無論是鎮上的契約奴,還是前來打工的勞動力,在大小便時,必須在公共茅廁中進行。…;

公共茅廁一方面是為了城鎮的衛生著想,另外一方面則是為了收集肥料。在沒有化學肥料的年代,糞便是人類最早普及的農業肥料。

不過,畢竟糞便是有限的,全鎮子所有人排洩的糞便,最多能夠給五六千畝土地施肥,而其餘的大多數土地,還是不能施肥。

為此,肖圖白稍微沉吟,想到了後世記載的一些“土化肥”製作辦法。

所謂的土化肥,是後世的新中國建立之初,中國的化工業還很落後,很多的農村都沒有能力使用上化肥,那個艱難的年代,一些化肥專家,給農民想出了幾個“土化肥”的方子。

而土化肥不但製作簡單、經濟實用,而且肥效並不比工業化肥要差。到21世紀時,依然有一些農民為了節省化肥的開支,而選擇自制土化肥。

根據肖圖白立馬回憶後世的土化肥方子,大約記起了常見的幾個:

“土氨水——鮮牛糞50千克,熟石膏粉5千克,密封在25c以下放置3天,對3倍水施用,肥效高於氨水。”

“土硫酸銨——人尿50千克、熟石膏5千克、水25千克,混合攪勻,封閉10天后施用,肥效相當於硫酸銨。”

“土複合肥——先將過磷酸鈣粉碎過篩,再按100千克過磷酸鈣對120—150千克的人尿攪拌均勻後,堆成圓錐形,用3厘米的稀泥封蓋嚴密、堆放7天,便可使用,肥效理想。”

“土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與熱水按2∶5的比例攪拌均勻,靜置48小時,過濾備用:草木灰與熱水按6∶15的比例攪拌均勻,靜置10分鐘左右,然後再將這兩種過濾後的溶液混合即成含磷酸二氫鉀的粗製液,其效果同磷酸二氫鉀一樣。”

“土氮磷複合肥——用動物骨骼加工成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