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前 言(1)

《贏》之後的新問題

2005年4月,我們出版了一本名為《贏》的書。此前,我們花了三年時間在世界各地走訪,在這三年中,我們和數十萬人探討工作、職業和生活的挑戰,他們提出了很多深刻、深入,往往又是很迫切的問題。當時,我們出版《贏》的初衷再簡單不過—就是為了整理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希望它既能從哲學的角度闡述一些基礎的企業經營原則,又能為讀者提供一些實用的實踐指導。在成書的過程中,我們儘量將這三年來無數精彩的對話收錄其中。

我們原以為《贏》已經收錄了一切應該收錄的內容—但事實卻是這一目的遠未達到!

照例,我們舉行了新書出版的巡迴推廣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時刻注意捕捉那些激動人心的場面。可是,雖然電視也上了,廣播裡也宣傳了,而且我們還走訪了美國和歐洲的37所商學院,在全球許多城市的一百多個商業團體中進行了推廣,但我們卻很快發現,在推廣活動中,很多讀者拿到《贏》之後,不是對它讚不絕口(“嗯,很好,不錯”),而是問題多多(“嘿,等一下,關於……”)。

透過《贏》,我們再一次看到,人們極其渴望談論工作,他們想要更深刻地瞭解工作的內涵,深入探討關於工作的細微含義,想把工作做得更好。即使在巡迴推廣活動結束之後,仍有大量的問題接踵而來。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收到了好幾千個問題。這些問題涉及的範圍極其廣泛,既有宏觀的,如“沃爾瑪在社會上扮演什麼角色”,也有微觀的,如“我怎麼克服當眾說話的恐懼”、“我升任經理後,怎麼來管理先前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密歇根州的一位IT主管問我歐盟的前景如何,新澤西州的一個CEO要求我給他列出在招聘銷售人員時對方應具備的最重要的素質。數百人問我怎樣才能事業有成,數十人問我怎樣與苛刻的上司和睦相處,兩個人問我怎樣向年長的員工直言自己的看法。還有很多在家族企業工作的人向我們抱怨掌權的姑姑、叔叔或堂兄弟的領導能力是多麼低下,或者向我傾吐對任人唯親的不滿。前不久,一個痛苦不堪的南非大學畢業生給我寫信,求教怎樣才能獲得自信。她說她沒有任何工作經驗,不知道該如何從零開始。英國一位因為業績不佳被解僱的記者問我怎樣才能找回自信……

一些來信讀起來輕鬆有趣,比如,印度尼西亞的一位企業主管問我們,怎樣才能讓她的部下不再用“這是我的直覺”來為自己的錯誤決定辯解。而另外一些信件則很嚴肅,比如,一位密爾沃基的工程師來信說:“孫子們不小了,我得給他們提一些有關人生目標的建議了,可是,下一步該做的重要事情是什麼?”

確實,自從《贏》出版之後,我們解答了很多讀者提出的問題。這讓我們經常想起2002年訪問阿姆斯特丹的時候,一位荷蘭企業家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每天都有新問題。”

果然被她言中了!

一年前,我們發現,我們已經與《贏》引發的那個內容豐富的談話繾綣難分,欲罷不能了,我們在情不自禁地延續著那個談話。對於兩個以與人接觸和交談為樂事的人來說,這確實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不只如此,我們簡直對此著了迷。在世界各地,我們與人們的每一次交流,都讓我們更加了解這些行業迥異的人最為關心的事情—不論他們是年輕人、老人,還是其他中間年齡段的人。我們瞭解到,非洲的大多數人關心的是自己創業,人們想方設法創立自己的公司,設計自己的成功之路—他們夢想從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中走出來。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裡,人們普遍對那些困擾人們思維的陳舊的行為方式表示困惑,他們提出的問題大多類似於“編制預算的時候怎樣才能剔除那些沒有價值的因素”、“怎樣才能提高公司人力資源部的效率”。

《贏》引發的持續談話促使我們進一步深入地分析我們過去提出的觀點,探索一些《贏》沒有談及的有關企業經營、事業發展的問題。這兩個方面都是一種認識上的拓展活動。最後一點,透過《贏》出版之後與全球讀者的交流,我們可以不斷向大家講述一個先前沒有充分闡明的觀點—企業是社會的強大引擎,它們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繳納稅款、增加經濟發展的機遇。在這些方面,沒有任何一種組織可以與企業相比。誠然,政府扮演著重要的支援作用—文明社會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服務,但是,企業能夠為家庭提供收入,為個人提供發展機會,為社會提供豐富的產品,所以可以說,企業是世界繁榮的基礎。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