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有軟肋卡在人家手裡。萬言書搞出來,讓李信都甚感意外,看來呂四臻還是搞活動策劃的一把好手,如果其心也正,那將是不可多得的助力啊。
不過對張方嚴請辭一事,李信卻另有看法。
張方嚴為人方正,又素有威望,如果放棄此人不用豈不可惜?讓他來維持太原城已經崩毀的法紀再合適不過,但卻要有個合適的名目。
呂四臻見李信盯著萬言書發愣,便問道:“大將軍可還有甚難解之事?”
李信則緩緩道:“再搞一次萬言書!”
“再來一次?”
呂四臻瞠目結舌,李信這是要鬧哪樣?
“對,再來一次,挽留張方嚴,不過這回得換個名目,就推舉他當這太原城中條例委員會的委員長吧。”
條例委員會?委員長?
這些新名詞讓呂四臻一陣模糊,李信總能弄出一些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新東西來。其實之所以叫條例委員會,還不如叫立法委員會,但一旦有了法字必然會讓朝廷所不容,而條例二字則沒有忌諱。
在李信的耐心解釋下,呂四臻明白了條例委員會,和委員長究竟為何物。他也覺得由張方嚴來管這一攤子事,再合適不過,此人方正不啊,嫉惡如仇,真真是不二人選。且張方嚴畢竟是致仕大學士,地方上沒有權力給他授官,也授不起。而以民間推舉他擔任類似鄉老這種職能的名頭,則不會有任何問題。
見到萬言書後,張方嚴一雙乾涸的老眼都不禁溼潤了,幸福來的太突然,讓他有幾分猝不及防,百姓們有所情,他自然責無旁貸。
幾件事情都進行的出奇的順利和迅速,定下出兵的日子,不過三日功夫,城中便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出兵儀式,陸九張石頭俱是一身戎裝,而戰地服務隊亦是光彩照人,如英雄出征一般。
只有李信卻仍舊意興索然,這次搞陪審雖然是因意外而起,卻也證明了陪審制度與明朝國情的不符之處,最終李信在現實面前還是選擇了妥協和幕後交易,然後得到一個目前來看皆大歡喜的結果。
此番試水失敗,似乎正應了“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而這些制度究竟是橘是枳,李信似乎也並不因為一次的失敗而徹底喪失了信心,他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遠。
忽然,卻有親兵急吼吼來報信,俯在他身前一陣耳語。
李信聽後勃然變色。
“甚?郡主離家出走了?來了總兵府?”
第三百零一章 退避三舍
消停了有一陣的郡主怎麼又折騰起來了?李信大感頭疼,上一次就是因為新樂郡主私自混入輔兵,才有了被劫持的意外,他雖然盡全力將她救了回來,但最終還是與晉王產生了更多的誤會,使得雙方本已經逐漸冰消的誤解又雪上加霜。
而就在張石頭殺妻案之前,李信亦曾退還了郡主傳情的禮物,就怕再加深誤會,豈知竟一點效果都沒有,現在倒好,竟又堂而皇之的直接入了總兵府。
李信大感為難,如何才能將這位膽大包天,又熱情如火的郡主請回晉王府去呢,自己這個當事人親自回去肯定不合適,他的目光帶著幾分求助的味道看向身側的太原知府田復珍。
田復珍立刻就覺察出了李信的異樣,他亦聽到郡主去了總兵府之言,便主動提出來,可以替李信親自跑一趟,去將這調皮郡主勸說回去。
李信自是長長鬆了一口氣,田復珍辦事向來靠譜,既然肯答應,事情便先成了一半。
而田復珍行事也當真有效率,當即便趕赴總兵府去勸說朱徽妤回家,誰知到了總兵府以後他所遇到的局面卻遠超想象。總兵府是原來城中一家富戶的宅子,由於家人都在流賊之禍中不知所蹤,李信正好不願進內城,這處宅子又緊鄰城南兵營,因此便將此處作為了總兵府。
從總兵府的親兵口中,田復珍得知郡主並沒在前院,於是便讓人帶路去後院尋人。李信的內宅沒有女眷,以往田復珍過來都是穿堂而入,這一回便也毫無避忌的進了去。
誰曉得剛穿了一進院子,裡面竟然傳來鶯歌燕語的女眷聲音,聽著人數竟還不是一兩個。田復珍尷尬駐足,便轉頭去問那親兵,這是什麼情況,府裡有了女眷如何不早說。
親兵直呼冤枉。
“小人是打算說的,大人便急急進來了,裡邊是郡主帶著的十幾個宮女老媽子!”
田復珍咳嗽了兩聲,“去,去通秉一聲,就說本府來了!”
親兵也不敢真就進了內宅的院子,於是在小門外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