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頌接過水,“你也許不瞭解楊判司的出身,他是貞觀十年的進士,但出身貧寒,再朝中亦無任何關係可言,有才華卻又不是驚才絕豔的寒門士子,通常情況下只能得到一個偏僻之處的外放官職,不過他很聰明,在科舉之前並未像一般士子那樣,把行卷遞給名家大儒,而是給了魏王府上。”
唐朝的科舉制度並沒有像宋代那樣完善,也不實行糊名制度,並且考生的名聲也會影響到考試的最終排名,所以準備參加科舉的考試便會隨身攜帶兩份自認為比較滿意的文章,投給禮部的叫做公卷,而準備求名家大儒點評的叫做行卷。
“也就是說,楊判司是靠著李泰的關係才被外放的蘇州任官?”冉顏隱隱明白,為什麼劉品讓那麼在乎楊判司的死因。在官場上可以裝糊塗,卻不能真的糊塗,那些該知道的內幕,必須私下裡一點不落的知道。
蕭頌點頭道,“正是,可以說,楊判司從一開始就站在了李泰那條船上,我近來才想到為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冉顏向他投去疑問的目光,蕭頌見她感興趣,才道,“這些外放的人,一定會擔憂自己被當做棋子犧牲掉,因此他們可能會留有關於李泰心懷不軌的證據,而李泰在沒有利用完楊判司之前,是不會輕易殺掉他的,極有可能是吳王恪為了扳倒他,故而派人去尋那證據。”
“這麼想也有極道理。”冉顏端起茶壺幫他添了點水,腦海中卻忽然閃過一個畫面。
蘇州的那個雨天,行步翩翩的郎君,一把橫在她面前的素面油紙傘……
那小廝尖銳刻薄的話:蘇藥師是我家娘子定下的夫婿,多少把傘都買的起……
那家娘子……是楊家大娘。
“或許,你的猜測已經接近事實。”冉顏緩緩放下茶壺。當初蘇伏是效命於李恪的,按照蕭頌的推論,是蘇伏奉命去尋找證據,並殺死楊判司。
據劉品讓說,楊判司平時習武,想來功夫不弱,所以蘇伏並沒有把握將他一擊致命,倘若露破綻,一定會讓李泰警覺,所以可能李恪要求讓楊判司死的神不知鬼不覺,再加上搜尋證據需要了解楊府,所以蘇伏出入楊府為楊大娘治病。
蘇伏曾說過,他並沒有答應要做楊府的女婿,怕是那楊大娘一廂情願的看上了他。
冉顏將這些經過與蕭頌細細說了一遍。
“這麼說來,幾件事情都與魏王有關。”蕭頌修長的手指有節奏的敲擊幾面,片刻才淡淡道,“難成大氣候。”
李泰在李世民眼裡,是仁義禮孝兼備的兒子,且文才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