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今年年初時分,英軍進攻三元里、牛欄岡一帶,被鄉民擊退。
而在1月8日(十二月五日)廣州英軍進擾石井,受到團勇抗擊受阻。
2月8日至12日(正月六日至十日),廣州英、法軍屢攻花縣不克。
2月20日(正月十八日)廣州英、法軍西進抵封川而後發動進攻,當地官民損失慘重。
之後英法聯軍在廣東各地製造多起慘案,可以說罪惡累累令人髮指。
所幸英法聯軍數量一直不多,沒辦法佔領打下各地,燒殺搶掠一透過後便撤軍而回。
廣州團練的表現可圈可點,反到是駐防清軍的表現一塌糊塗。
對此吳可也沒法說什麼,清軍糜爛不是一時之功,除非廣東出幾個湘軍大將之類的人才,方有可能重整清軍恢復戰力。
不過在這時候,朝廷竟是連出昏招讓人心中不爽。
兩廣總督黃宗漢的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眼見兩廣清軍不給力,便大力支援各地民團練勇武裝,找著機會便給英法聯軍使陰謀耍詭計,效果不用多說非常之好。
起碼從情報上來看,肆虐廣東各地的列強軍隊可吃了不少苦頭。
可是朝廷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竟然在這等關頭突然撤了黃宗漢的職務,另任廣西巡撫勞崇光為廣東巡撫,並代行兩廣總督之職。
這不是自亂陣腳麼,黃總漢幹得好好的怎麼就換人了?
勞崇光可不是善戰之輩,吳可也聽說過這廝的名頭,可並怎麼樣啊。
一路從常州趕到南通,吳可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研究這份情報上,思量著列強軍隊什麼時候可能再來一次天津之戰……
第458章巡視
從情報上來看,香港的英軍駐軍並不多,也僅僅五六千之數而已。
加上法軍人數,堪堪近萬進攻商可想要做佔領之用卻是太少。
英法陸軍部隊不足慮,麻煩的是他們的海軍戰艦。
雖然調到遠東地區的英法海軍都是其國內最次之軍,但也比整個大清的水師加起來還要強大,可以說得上大清海域任其馳騁。
至於他為何如此關注洋人的動作,這不剛剛陰了洋人一把,估計洋人鐵定咽不下這口氣,指不定什麼時候又殺奔京畿地區去了。
不管怎樣眼下洋人的事兒倒是不急,大沽口敗後起碼也得休整幾個月,有這時間足夠他將兩江政務徹底整頓清楚。
南通此時還是一個小小城鎮,並不像後世那般繁華熱鬧。
因為這裡離上海甚近,吳可視察一通便絕對在此駐軍一部,連同蘇州左右挾制上海,逼洋人不敢在此鬧得過分。
之後又沿海一路視察泰州,鹽城,淮安,最後停在海州(連雲港)。
一路上看到的情況倒還算不錯,民生安定雖比不得蘇州等江蘇精華地帶繁華,但當地民眾能吃得一口敗飯,在當時已算極為不易。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為靠山這些地方最好經濟支柱便是曬鹽,雖顯單薄但關乎民生倒也能夠持久。
按照後世經驗,沿海之地最易發展經濟,吳可自然也有此等想法。
他也正欲尋得良港再開對外貿易通道,分得上海商貿利益降低租界影響力。
別的地方可能他不清楚,但海州9連雲港0可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對外貿易港口,正好趁空閒之時做好規劃直接建設。
他是如此想的更是如此做的,一邊視察海州周邊情況一邊上報朝廷,請求開海州為新的對外貿易港口,在奏摺中他也將如此行事的利弊一一道明。
朝廷倒是樂見其成,上海的經濟地位實在太過重要,偏偏洋人在上海的勢力比朝廷的還大,如此經濟重鎮掌握於外人之手,不說每年的銀錢損失有多巨大,單單被外人掐脖子的滋味就絕不好受。
海州地理位置確實不錯,其地處中國大陸東部沿海,長江三角洲北翼,江蘇省東北部,山東丘陵與淮北平原結合部。東臨黃海,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西與山東臨沂市和江蘇省徐州市毗鄰,南與宿遷、淮安和鹽城相連,北與山東省日照市接壤。
如果海州真能發展起來,不說比擬上海(那幾乎不可能),只要能有上海經濟實力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便能帶動周圍一大片城市都跟著受益。
當然,朝廷並不關注這點吳可也沒在奏摺上提,等到實際效果出來的朝廷自然知道該如何行事。
眼下,只要能給洋人找麻煩朝廷就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