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恐懼感讓他們通常會躲避可能產生恐懼的任何事情和行為,溝通是種技巧,需要練習、學習,可以提高也可以退化,長期不事溝通的人自然談不上有良好的溝通技巧,而拙劣的溝通技巧常常令質疑型的人感到困擾甚至屈辱,越是重要的溝通越令他們感到無力和悔恨。

而很少有讓他們感到愉快的溝通的願因還在於他們對於他人的挑剔。

質疑型的人對陌生人的認識通常使於這個人的缺點,而當那些有缺點(特別是那些缺點是他們自己也擁有,並且努力想驅除的)的人通常會讓他們產生厭惡感,而這種厭惡感反映在接觸中會是:不耐煩、語氣強硬、暴燥。

如果說接觸陌生人、不熟悉的人時,他們還有一點禮貌的話,對於自己熟悉且信任的人來講,他們中很多人都會變成任性、不留任何情面、脾氣暴燥、口無遮攔的魔鬼……

所以大多數時候,很難有愉快的溝通,而這種不愉快往往會很長時間佔據他們的大腦,這種情緒要麼令他們沉溺在思索分析中,要麼儘快逃跑。

如果思索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錯不在我,我知道問題的結症在何處,我已經有很好的解決方案確保以後不出現這類問題,這個時候他們便不再恐懼,要麼十分興奮(為了自己的發現),要麼十分憤怒(為了對手的無能和“罪孽”),不論是那種感覺都會令他們拋開本就很淡薄的“人際意識”冒冒失失地宣佈他們的發現(儘管這個所謂的發現很多時候並不一定全面,甚至是片面的、不夠客觀的)。

瞭解了質疑型的性格和想法,就不難想象邵的心思了,他在這個時候已經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的發現中——專用名詞的歧義,而完全忽略了合作伙伴的處境,完全沒有意識到彼此的合作氣氛是十分脆弱的,需要所有參與的人小心翼翼地呵護,他的腦袋裡完全沒有“自己也要對人際關係的好壞負責”這個概念;甚至是“人際關係”這個概念(這雖然很令人惱火,但卻也是他們單純的表現,畢竟說倒底他們的本質其實是個聰明的大孩子)。

而且,即使沒有恐懼,以他們的思維模式,也很容易發現“打上門來”的那些人身上的“缺點”(畢竟人無完人麼),而這些缺點中總有一些會令他們感到不快甚至是憤怒(其原因放在後面分析),當這種時候,他們所表現出的抵制、輕慢非常明顯,讓人很不舒服。

操作方向:

讓我們看看童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

童最終回了邵一封郵件(當然是抄給所有人),全文如下:

邵,你好!

郵件收到!非常感謝你的建議和支援!

我提供的文件中確實存在錯誤,謝謝貴部的同事的細心和負責,給我們指出來,不過該處錯誤僅是一處筆誤,後文中提到的同一引數均不是錯誤的,並不影響整個文件的可信度,這一點請放心。

關於名詞解釋這個問題,確實說出了現有的實際問題,確實大家的溝通有很大障礙,也亟待改進,但是公共平臺的術語是沿用平臺開發部門的說法,並不是OEM部的內部專用術語,所以,建議把相關問題提給平臺開發部,請他們在全公司將術語的內涵和外延統一,OEM部一向很希望並且支援公司內部的專用術語統一。

至於我們之間的3次面談和5次郵件往來,我希望你能諒解,因為我們兩個部門的技術、運營互不瞭解,存在很多隱藏的障礙(包括運營方法、技術細節),僅透過一兩次的溝通總會有所遺漏,而我本人則希望,能在開發之前儘可能的減少因遺漏和失誤造成的返工和人員、時間上的浪費,這一點也希望貴部的同事能夠體諒。

當然,如果貴部有更好的方法,能讓大家不經過溝通就能瞭解彼此產品的技術細節和運營策略,並制定雙方都滿意的合作方法,我們非常歡迎提出來,如果有必要,可以由OEM部出面,請貴部給我們培訓一下。

最後,我個人有個請求!我知道貴部的同事們都很忙,但還是希望能抽出時間將需求文件看完,再討論、評價我方提出的方案!

非常感謝貴部的協作和個位同事的支援!

雖然童的處境很尷尬,但是他並沒有站在敵對的立場,也沒有擺出強硬的姿態,而是將事件本身的嚴重性弱化(其實本來也不是什麼嚴重事件),大體有以下幾點:

。 保持合作的姿態,並且儘可能照顧合作者的面子和情緒;

。 首先承認對方觀點中正確的部分,並表示讚許,再從另外一個角度將需要澄清的問題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