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封疆大吏王在晉就是支援被動防禦這種觀點的,他大力主張以山海關為大門,在山海關和北京之間修築堡壘群,同時加固長城沿線。
方震儒簡要介紹了一下情況,就問黃石有什麼看法:“現在黃石你在朝廷上也算是有些名氣了,聖上都問起過你。”
“末將賤名竟能上達天聽?這如何是好?”黃石沒有預料到這種情況,所以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激涕零才好。
方震儒卻是以為他歡喜傻了,笑著說:“除了祖大壽他們這些遼西世襲武將外,孫閣部也想聽聽遼東武將的意見,他特別指明要聽你說。”
孫承宗是大明少有的重視武將的文臣,他一直大聲疾呼“重將權”,主張要多參考一線將領的意見,而且要敢於放權給將領,讓一線軍官能自行判斷指揮。
“來,說說你的看法吧。”方震儒笑吟吟地再次鼓勵道。
黃石沉思著進言:“王大人的想法自然是穩妥的。一,建奴出兵遼陽,山海關有足夠的預警時間。二,山海關兩翼是大海和長城掩護,不會被包圍斷絕糧草。三,山海關靠近京師,容易得到增援,轉運物資也比較容易,比較省錢。”
“看黃石你的樣子,一二三地說起來,倒真有點朝中的閣老的樣子。”方震儒不以為然地說道:“省錢?你一個武將考慮什麼省錢,大明富有四海,一點兒錢算什麼?只要說你關於收復遼土的設想就好了。”
一點兒錢?歷史上的萬曆天子摳門至極,三大徵籌備軍餉的時候,在朝鮮和十幾萬、二十萬日軍打了幾年才花了四百萬銀子,恨不得一分錢掰作兩半花。
等到天啟繼位,這個慷慨皇帝大筆一揮,廣寧軍一年物資,軍餉、糧草、大炮、火藥等就價值千萬兩白銀。要不是黃石反攻廣寧,庫存的五萬具盔甲、幾百萬兩銀子、一百多萬石糧食和其物資也要換主人了,這些親手燒掉的東西已經讓黃石在長生島痛心過好幾次了。
方震儒看黃石半晌不出聲,就收斂笑容輕敲著桌面說道:“言出你口,入我之耳,這裡沒有第三個人,黃石你不用顧忌經略大人,有什麼想法大可隨便說,完全不必擔心。”
(第13節完)
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14節
這話的意思很明顯,剛才的話不符合方震儒的心思。黃石聽見方震儒的口氣,立刻明白自己不能隨便說想法了:“末將愚笨,胡言亂語,敢問大人的意思是什麼?”
“在關內設重關過於冒險了,一旦山海有失,則京師危機、天下震動。”方震儒也不再裝樣子,侃侃而談:“朝中有些人上書,說什麼守住關內土地,國家已經是極盛,可觀建奴自敗!笑話,不去剿滅,建奴如何自敗?”
“大人所言極是。”黃石下意識地表示了贊同。
這個問題涉及到觀測角度問題,黃石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的話,那觀後金自敗確實是真知灼見,廣寧戰敗以後,王在晉認為遼西已經不可收拾,還不如以山海關、薊門為防禦核心。黃石曾把自己假定在天啟、崇禎的位置上,不加派軍餉不會有關內大亂,大明就後顧無憂。
而東北的小冰河時期已經五十年了,還要二十年才過去,明朝有南方的糧食可以指望,而後金沒有。只要能穩住關內,協助朝鮮、蒙古,讓後金無從掠奪,那他們被餓死就是必然的結果。
穿越者能夠藉助歷史的眼睛,所以黃石還有更狠辣的手段——那就是消滅晉商集團。在共和國時期看到的滿清檔案中,晉商為後金提供的京畿情報,細緻到每個關口的守將的姓名、士兵的數量和裝備的細條,甚至還有相當數量的軍情塘報。
崇禎初年,小冰河時期帶來災荒已經讓東北的民生徹底崩潰了,後金統治區雖然只有七十萬人口,但百姓易子而食,米價曾高達八十兩一石,布也要二十兩一匹。歷史上依附後金政權的晉商提供了皇太極全部的火藥、八成的糧食和超過六成的金屬。
透過晉商,後金才可能把劫掠來的財物、古董和金銀購變成糧食,來養活被擄掠來的幾百人人口。遼東的米價最終降到了一兩四石,人口增加了數倍,糧價卻壓到了最峰時的幾百分之一。晉商八大家在崇禎十五年就窖藏了上千萬的銀兩,還因為這些功績得到了清朝御賜的皇商地位,造就了此後晉商八大家富甲天下二百七十餘年的傳奇。
雖然黃石現在沒有證據——就算有他也要為自己設法從中取利,但他確信自己有機會掐斷滿清的命脈。沒有晉商集團的協助,滿清軍隊會迅速退化骨頭箭和布衣服狀態,更不用說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