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此舉,必有深意。”也只好罷了。
諸位大能於魔界一事的爭辯,島上諸修自然也聽得分明,諸修之中,絕大多數都在那裡點頭,覺得天羅尊者之言,最合道理,那魔界之中,皆是一幫殺星,正是仙修之士的對頭。自該讓其自生自殺,又怎能令其轉入輪迴?
但亦有有識之士暗自嘆息,那魔界正因絕了生路,才有數代魁神矢志不易,衝擊仙庭,如今天羅仍不肯給魔修活路,若不是留下一樁大隱患來?
是了,便是魔修生變,那也是蒼穹界的事,最多隻讓原承天煩惱,卻關著天羅尊者什麼事?諸修想到此處,無不搖頭嘆息。
唯有令無參聽罷此辯,微微一笑,就此低下頭去,在諸修瞧來,九瓏之所以退讓,或是覺得怕了天羅尊者,或是為五界蒼生計,只好委曲求全,暫時忍耐,唯有令無參卻知,那天羅尊者終有一日,要為此後悔了,九瓏的妙手,也是因此而佈下。
其後諸位大能再論五界善後之事,也有爭辯不休的,也有立時達成合議了,九龍海中不知歲月之逝,彈指間便是三日了。
此會既罷,先是青龍神君重任在肩,領著九龍位諸位真龍,先去那無盡虛空之中鋪就靈路,以迎接魔界眾生,其後天羅尊者率著萬獸萬禽浩浩蕩蕩離開九龍海,最後則是大帝老鵰向原承天辭行,這場萬眾矚目的盛會,就此風流雲散。
原承天身為主人,自然是不辭勞苦,將諸修一一送出九龍海中,卻獨將靈幽禪師留下。原承天隨手設下界域,諸修自然難知知曉二修所論。
靈幽禪師道:“世尊見召,不知有何吩咐?”
原承天道:“蒼穹冥界不可一日無主,在下之意,原是想令禪師主持冥界,那冥界畢竟是生靈存續之地,怎可輕忽了。”
靈幽禪師道:“非是本禪子不肯,實因是冥界主君,已有最合適的人選了。”
原承天奇道:“卻是何人?”
靈幽禪師道:“本禪子弟子葉驚海,已於近日開啟靈臺,得窺冥界,此實為乾坤造化,天地安排。但本禪子亦知,那葉驚海向與世尊對立,且又品性不端,雖窺冥界,未必就能承擔此責。但天地之意,不可不察,還請世尊細思之。”
原承天聽罷此言,不由得愕然之極,他已知魁神索蘇倫靈臺可觀魔界,令無參可觀昊天界,慕行雲可觀凡界,九瓏可觀仙庭,唯有那觀冥界者,一直遍尋不著,哪知卻著落在葉驚海身上。
若論他平生對手,唯有二人刻骨銘心,一人便是葉驚海,一人便是令無參了。如今令無參痛改前非,頗有佐贊之功,葉驚海雖隨著靈幽禪師修行,卻未見其好處。
難不成真要依著天地之意,將冥界交予葉驚海?
第1975章光出蓮現鼎相隨
原承天道:“禪師舉賢不避親,足見大德。葉驚海驚才絕豔,可堪大任。然冥主重責,不可輕忽,天地擇人,‘德才’二字缺一不可,葉驚海縱有悔恨,尚無昭彰於世。承天懇請禪師接此重擔,以葉驚海為輔佐,或為兩全其美之策。”
靈幽禪師動容道:“世尊唯才德是舉,不因事廢人,便是葉驚海這等人物,也給他機會。本禪子願領世尊法旨。”
原承天這才歡喜,親自將靈幽送出九龍海,囑其早日去蒼穹界赴任。
原承天送走諸修之後,就在九龍海中靜心修行,但有雜務,盡付九瓏處置安排。
但如今正是天下多事之秋,實有許多大事仍需原承天親自處置,此時就顯出紫羅心法的好處來,此心法不必意動,就可自我修行,因此原承天便是抽身處理庶務,亦對修行無擾。
此刻九龍海中,除了九瓏以及原承天諸多隨侍弟子外,已是一空,海中龍族已隨著青龍去無盡虛空之中鋪設靈路,已供修士來往。
這一日九瓏向原承天稟報道:“青龍率領龍族,已在魔界與蒼穹之間,鋪設靈路百條,如今魔界諸修已然動身,絡繹遷進蒼穹,只因魔界眾生著實龐大,實不知何日才能遷移完畢。”
原承天道:“魔界遷移之事,宜緩不宜急。”
九瓏知道原承天擔憂索蘇倫與火鳳之仇,亦是深深嘆息。
鳳九被火鳳誅殺時,索蘇倫雖在魔界,但怎能不知。諸修本以為索蘇倫會立時啟起,去尋火鳳報仇。那魁神衝冠一怒,便是原承天也難以勸說了。
然而索蘇倫聽到此訊,卻當做無事人一般,仍留在魔界處理遷移事宜。原承天因此道:“魁神大德,不因私情而度公事,鳳九之事固然令人肝腸寸斷,魔界眾生卻在鳳九之上。想起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