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陸續出現,其中上海李鼎和毛筆、安徽六安一品齋毛筆都曾在國際博覽會上獲獎。

'編輯本段'起源傳說

公元前秦國大將蒙恬帶領兵馬在中山地區與。楚國交戰,雙方打得非常激烈,戰爭拖了很長時間。為了讓秦王能及時瞭解戰場上的情況,蒙恬要定期寫戰況報告遞送秦王。那時,人們通常是用分籤蘸墨,然後再在絲做的絹布上寫字的,書寫速度很慢。蒙恬雖是個武將,卻有著滿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說的那種筆寫戰況報告,常使他感到影響思緒。那種筆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寫不了幾個字就得停下來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會把非常貴重的絹給弄髒了。蒙恬以前就萌生過改造筆的念頭,這次要寫大量的戰況報告,這個願望就越來越強烈了。

戰爭的間隙中,蒙恬喜歡到野外去打獵。有一天,。他打了幾隻野兔子回軍營。由於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裡沉沉的,一隻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彎彎曲曲的痕跡。蒙恬見了,心中不由一動:“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筆來寫字,不是更好嗎?”

回到營房之後,。蒙恬立刻剪下一條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絹上寫出來的字斷斷續續的,不像樣子。蒙恬又試了幾次,還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塊絹也給浪費了。一氣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筆”扔進了門前的山石坑裡。

蒙恬並不甘心失敗,仍然抽時間琢磨別的改進方式。幾天過去了,他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這一天,他走出營房,想透透新鮮空氣。走過山石坑時,他又看到了坑裡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筆”。蒙恬將它撿了起來,用手指捏了捏兔毛,發現兔毛溼源源的,毛色變得更白更柔軟了。蒙恬大受啟發,馬上跑回營房將它往墨汁裡一蘸,兔尾這時竟變得非常“聽話”,吸足了墨汁,寫起字來非常流暢,字型也顯得圓潤起來。原來,山石坑裡的水含有石灰質,經鹼性水的浸泡,兔毛變得柔順起來。由於這支筆是由竹管和兔毛組成的,蒙恬就在當時流行的筆名“幸”字上加了個“竹”字頭,把它叫做“笨”(今日簡寫作“筆”)。

最初的毛筆是用來塗描甲骨文的筆畫的,而真正用毛筆寫字,可能開始於簡牘和錦帛上文字的書寫。

現在用的毛筆,相傳是秦朝監督修築萬里長城的將軍蒙恬首創的。但其實,毛筆的發明權不能全歸功於蒙恬一人。

從湖南長沙左家公山一座古墓裡發掘出來了整套的書寫工具。這證明,在蒙恬之前就已經有所謂毛筆了。

春秋戰國,諸侯稱雄。此時,各國對毛筆的稱呼都不同。吳國(今江蘇)叫“不律”,燕國(今湖北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一律稱為“毛筆”。

毛筆是用獸毛紮成筆頭,在粘結在管狀的筆桿上製成的。一支好的毛筆應具有圓、健”的特點。“尖”就是筆鋒尖銳;“齊”就是修削整齊;“圓”就是筆頭圓潤;“健”就是毛筆彈性強,寫出的字銳利x健。

我國最有名的筆是湖筆。它揮灑自如,經久耐用,素有“筆穎之穎技甲天下”之稱。湖筆的產地在浙江吳興縣善璉鎮。

毛筆的品種有200多種。根據選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有些毛筆還是由兩種獸毛製成的,比如兼毫是用山兔毛和羊毛合制的;紫羊毫則根據兩種毛的比例,有“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也有用山兔毛與黃鼠狼毛合制的紫狼毫。紫羊毫比紫狼毫軟些,羊狼毫的軟硬程度則在兩者之間。兼毫一般適合初學者練字時使用。

另外,毛筆的大小尺度也有不同。最大的叫楂筆,筆桿比碗口還粗,有幾十斤重;其次是提鬥、條幅;再次是大楷、中楷(寸楷)和小楷。最小的是“圭筆”。初學者寫大字可用大楷,寫小字用小楷。

'編輯本段'製作工藝

製作毛筆筆頭的原料以羊毛、黃鼠狼尾毛、山兔毛、石獾毛、香狸毛為多,豬棕、馬尾、牛尾、雞毛、鼠須、胎髮等也廣為使用。毛筆桿多用竹管,如青竹(烤紅)、紫竹、斑竹(湘妃竹)、羅漢竹等,也有用紅木、牛角、骨料、象牙、玉石作杆的,更顯華貴。

各類毛筆的製作都須經過選料、除脂、配料、梳洗、頓押、卷頭、揀齊、扎頭、裝頭、幹修、粘鋒、刻字、掛繩等工序。概括起來則俗稱“水盆”(在水盆中操作的工序)和“幹活”(裝頭、幹修等無水工序)兩大工序。水盆工序是決定毛筆用途和質量的關鍵,筆頭要求達到尖健(史稱四德)。尖係指筆鋒要尖如錐狀,利於鉤捺;齊指筆鋒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