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子,為的只是自己及自己的家人不會被列入下一批驅逐的名單,因為城外是未知的恐懼,城外的科尼亞復國軍已經不能帶給他們任何的安全保證,而留在城裡,雖然會讓科尼亞人受到良心的譴責,可是卻會讓他們活下去。
公允地說,生命為了自身生存做出的一切事情,都是值得原諒的,活著就是活著,只有活著才有希望,才有未來,而死亡只會帶來永恆的冰冷與黑暗。
只是註定有一些人永遠無法接受,並且也不允許別人為了活下去而付出他們認為形同背叛的事情,所以阿拉貢城裡的科尼亞人出現了分裂。
事實上,願意投靠拜林斯軍隊的科尼亞人並非饑荒開始後才有,拜林斯軍隊踏入阿拉貢城的第一天起,就有科尼亞人曲下了他們的膝蓋,彎下了他們的腰,只不過現在做這樣的動作的人更多,並且也更加讓統治這座城市的拜林斯人滿意。
對於不一樣的態度,自然要給予區別對待,這種區別體現在食物上,也體現在一波波擬定好的驅逐名單上。
可敬的愛國者,也是討厭的死硬分子,漸漸地消失了,留在阿拉貢城裡的科尼亞人都是能夠對拜林斯軍隊露出笑臉的人,不管那笑臉十分真實,當時間進入十月之後,讓所有阿拉貢市民終日提心吊膽的驅逐行動終於停止了。
最終能夠留在阿拉貢城裡的科尼亞人只有十萬,即這座城市原本人口的三分之一,而讓這十萬科尼亞人感到驚喜的是,他們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