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4部分

蔡理明的市場調查給出一個結論,這有點類似香江九十年代的電影黃金時期,電影泡沫忽然破裂的前夕。香江電影從90年代初進入黃金時期,只要有名導演、名演員,甚至連劇本都不用看,就能拉到大投資賣出高價,以至於電影圈紛紛撈塊錢,爛片迭出。

到了90年代中後期,香江電影水準下降到了最低谷,本地觀眾的耐心和信心被揮霍殆盡,再加上一些政治方面的因素,電影泡沫破裂,電影市場受到重創,本地電影的寒冬期至今未過。

目前大陸也遇到類似的情況,自從第一步所謂的好萊塢級別大製作,‘無極’開始,爛片一次次重新整理著觀眾的下限,前期還有一塊遮羞布擋著,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解讀電影內容:不是我爛,而是你看不懂。到了後期,簡直連遮羞布都不要了,堂而皇之的‘只要能賺到錢就是好電影’。

與此同時,一部分觀眾群體也從爛片的歷練中成長了起來,不再是十年前一聽說有大導演,上億投資,3d特效就能花錢進影院,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有選擇性的觀影,不再為純粹靠炒作起來的爛片買單。

包括恐怖動物城在內,大聖歸來等幾部國產電影的高票房就是證明。

所以蔡理明分析過,國內電影市場和可能也到了泡沫最高峰,接下來很可能是泡沫破裂。

蘇銘的想法倒是相對保守一些。

泡沫的確存在,而且很大,但恰恰由於大陸人口基數眾多,存在各種觀影群體,任何一種型別的片子,哪怕是所謂的‘爛片’都有自己的市場。

所謂爛片,也是因人而異的,你之瓊瑤,我之砒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