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會進展得極為不順,都已是開了三天了,卻始終沒個結果出來,大小頭人們各持己見,誰也不肯輕易退讓,不說選盟主了,便是因著個選舉的程式問題便鬧得個不可開交,因此而大打出手的著實不在少數,當然了,這也不奇怪,草原人素來崇尚的是武力而不是道義,誰的拳頭大,誰的聲音便響,問題是如今冒出來的三個候選者——頓寧阿、明祈、阿史那勝華都是大部落頭人,彼此間的實力又幾乎不相上下,各有擁躉,誰也無法壓旁人一頭,這麼鬧來鬧去,整一個的《三國演義》之微縮版,若不是唐軍就在場外彈壓著,指不定這幫傢伙就要當場開演上一把全武行了。
鬧,接著鬧去,李顯壓根兒不管那幫子頭人們如何鬧騰,只是優哉遊哉地貓在軍營裡好生將養著傷,但凡有前來請求主持公道者,李顯也接見,不過麼,卻絕不偏幫任何一方,無論是誰來,李顯都是一派溫和之狀,言辭懇切卻絕對空洞無物,可有一條李顯卻是沒含糊,那便是言辭灼灼地宣佈:當選為盟主者,可表奏朝廷,進封為懷化大將軍,別看這玩意兒是虛銜,並無甚實權可言,可畢竟是堂堂正三品的高位,說將出來,可算是朝廷之大員了的,光宗耀祖自是不在話下,如此一來,原本就鬧騰得歡快的一眾大小頭人們更是紅了眼地爭了起來,便是連那些個原本不想出頭的中等部落頭人們也蠢蠢欲動地串聯來串聯去,生生將一場盟會開成了熱粥一鍋,這一鬧騰之下,時間自是過得飛快,七天一眨眼便過去了,可該難產的依舊難產,盟主之位始終無法決出個所以然來,原本就不甚和睦的各族到了此時已是散沙一盤,再難有甚聯合之說可言,當然了,一眾頭人們也都鬧得疲了,這盟會顯然是有些子開不下去了,到了此時,一眾頭人也就只能無奈地集體去求見李顯,懇請李顯親自出面主持大局。
主持大局?這個自然該當,李顯放任一眾頭人們去瞎鬧騰,最終的目的自然不是為了拿張小板凳看戲過癮的,要的便是全面掌控這個所謂的部落大聯盟,有了數日前一戰的威風,再加上幾日來“鳴鏑”的私下工作,李顯已是有了十足的把握,自是不會再多謙讓下去,當然了,架子還是要擺上一擺的,直到眾部落頭人們再三請求之後,李顯這才勉為其難地接下了這副“重擔”。
擔子是“重”了點,不過麼,卻是難不倒李顯,實際上,早在定策平亂之初,李顯便與張柬之商量好了應對的辦法,說來也簡單,就是按部落人口定票數,每千人為一票,部落有多少千人便有多少票,至於人口的統計麼,自然是按照各州報備上來的計算,所有部落頭人皆開明票,最終哪位候選人的票數最高便是勝者,若是有相同票數的情形出現,則由李顯這個主持人來裁定最終花落誰家。
李顯這辦法說起來簡單得很,並無甚複雜之處,一眾頭人們都能理解得了,同時也公平得很,既不致令小部落毫無發言權可言,也不會讓大部落徹底掌控全域性,一眾頭人們自是沒有反對的理由,也就這麼照著做了去,經過一番緊張的投票之後,結果終於是出來了,只是卻有些子出人意料,原本呼聲最高的頓寧阿與阿史那勝華盡皆落選,倒是聲勢原本稍弱上一籌的明祈高票當選盟主之位。
奇怪麼,一點都不,李顯之所以放棄了頓寧阿與阿史那勝華,轉而選擇明祈,自不是沒有原因的——前兩者都是在盛年,野望太強,李顯在河西還好說,倘若李顯要是半道被調走,那必將是為河西的不穩埋下顆威力無窮的定時炸彈,當然了,李顯是有信心能在河西經營上相對長的一段時間,可也不敢百分百地下個斷言,畢竟萬一的事兒實在是太難說了些,至於選擇明祈的原因麼,說來也簡單,除了其年老之外,更多的則是因明祈是個聰明人,知道取捨,跟這等樣人打交道,李顯能省上不少的心力,而這,對於一心想要在河西建立穩固根基的李顯來說,尤其重要。
隨著選舉結果的出來,不管眾頭人們是欣喜也罷,失落也好,一場紛紛擾擾了近一個月的鬧劇總算是就此告了個終了,剩下的事便是由李顯表奏朝堂,一待明詔送抵,明祈也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走馬上任了,至此,河西的內患算是清理得差不多了,李顯大展手腳的時機已是徹底成熟,好戲即將開鑼了……
第四百八十六章初為人父
咸亨四年四月二十四日,河西大都督、英王李顯上本高宗,奏明河西諸事,言及為患河西多年的“黑風盜”已被全殲,斬殺匪首多人,另,發現一蹊蹺事——匪首赫然是本該早已被杖斃了的前懿德殿主事宦官孫全福,有首級為憑,並有多名盜匪之口供為證,事實俱在,然疑問陡生,懇請高宗下詔明察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