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門關地處利鑫城的東邊,是利鑫城這座三面沿海的小島唯一與東原內陸相連通的地方。
因著與利鑫城相連的內陸地段幾乎全數被連綿不絕的險峻的峭壁阻隔,想要從利鑫城進入東原內陸,這唯一的鑫門關便成了必經之路。
這關口並非人工穿鑿而成,卻是天然形成的通道,因而其地勢之巧妙也斷然不是工匠所能造就出來的。
利鑫城與東原內陸在鑫門關這一帶由一座越數百人高的山嶺隔斷,山峰與山峰相連,綿延數千米。
面向大陸的一邊地勢平緩,草木環生,看上去與普通山峰並無二致,所以早有前人在峰頂上零星修建著幾處涼亭,另有石階鋪成的道路連通,想要登山觀海望月極為便利。
然而面向大海以及被大海環抱的利鑫城的一邊,卻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幅景象:這一面不是山,而是純粹的崖,垂直而下,平坦如鏡的山崖。
崖壁如被一把無形的天斧從頭劈下一般,其上寸草不生,灰白的岩石因長久的日曬雨淋,被沖刷地光潔如玉,在日月的照耀下甚至會泛起微光。
有了這面崖壁,想要從利鑫城進入東原內陸,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了——即是這崖壁之間唯一的埠,現在城做鑫門的地方。
這鑫門寬高都不足十步,平時百姓出入尚可,但想要容納皇家的奢華的車隊人馬,就有些捉襟見肘了,同樣,軍火炮臺想要從這裡透過,也是相當不便。
這也就是為什麼按說應是兵家必爭之地的利鑫小城,卻像是被中原內陸拋棄了一般,數十年來極少有王公貴族願意踏足。僅有的一次還是七年前——東原六二八年——欣王的一次突然蒞臨,原以為終於要迎來小城春天的百姓還未來得及慶祝,卻發現不過是空歡喜一場,欣王匆匆造訪,又匆匆離開,再也沒有了下文,小城很快就又回到了自生自滅的尷尬境地。
而雖然利鑫城與西由隔海相望,東原朝廷卻並未將其看作軍事要地加派兵力和監管力度,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著這鑫門關的存在。
咽喉一般的鑫門關,易守難攻,據守在這關口,只需極少的人馬即可輕易抵抗上千精銳部隊的進攻。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巧妙利用了自己七年前跟著欣王來這利鑫城時部署下的人脈而不廢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鑫門關的左淇洋,會帶著十足的把握料定唐寅褐想不到自己可以拿下鑫門關,想要攔下那幾個六扇門的人,自己只需要暗暗守在這關口,靜待獵物上鉤即可。
然而一連守了三天三夜,部下們在他的安排下藏身於關口上方的樹叢之間,隨時準備居高臨下伏擊事先熟記於心的那一隊人,此刻雖仍是毫無怨言,卻難免在心中有所動搖。
這幾日不論日頭高懸,還是陰雨連綿,不管**難耐,抑或是晚上的寒風凜冽,哪怕是四周的蚊蟲鳥獸的叮咬和打擾,都不曾讓這數百個訓練有素的兵士脫離自己的崗位分毫。
這一方面是他們多年嚴苛的訓練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帶領他們據守於此的左淇洋也與他們一同在這裡候了三天三夜,甚至兵士們輪班換崗他卻從不曾合過眼。
此時已是蹲守於這鑫門關的第三天晚上了。
且不說埋伏于山間樹叢中的兵士們,就連獨自靠在一塊巨石旁的左淇洋亦是面色陰沉,眼中透著瘀積已久的憤懣。
跟隨左淇洋多年的下屬們大致摸清了他的脾性,知道此刻最好的自保方式就是儘量不去招惹這位新晉的大人,皇上眼中的紅人,因而個個唯恐避之不及。
唯有一人,卻是不同於其他人的疏遠,此刻逆流而上,竟是來到了左淇洋身邊。
瑞鵬和左淇洋其他屬下不同,他是唯一一個從左淇洋在東原朝廷任職時就跟著他走南闖北的人,如今更算得上是左淇洋的頭等心腹,見左淇洋此時滿眼的落寞,自然不可能如其他人一般遠遠躲起來。
他跟了左淇洋近十年的時間,十分清楚這位大人料事如神的本事,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年左淇洋告訴自己他要“叛國”的時候,瑞鵬絲毫沒有如其他人那樣去懷疑他的動機,或是擔心他的下場。
果然他沒有看錯人,這位在東原盡心盡力卻一直鬱郁不得志的將才,在做出令所有東原人都不齒的選擇之後,竟然在西由朝廷混得風生水起,平步青雲,短短五年時間已經做到了御前侍衛這樣別說是一個東原朝廷投靠來的“叛徒”,就連許多西由身家背景純正的王公貴族也可望而不可及的位子。
可正是因為他清楚左淇洋的本事,瑞鵬此刻才更加擔心他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