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頁。】
圖 1948年12月運第一批上海國庫金銀到臺灣及廈門的500噸級(滿載700噸)海關緝私艦“海星號”的同型艦
外灘中國銀行金庫
2006至2008年,筆者四次飛越太平洋來到上海,查詢上海檔案及實地勘察外灘,首先為解一個謎:為什麼從舊黃浦灘路23號的中國銀行裡,運出24號中央銀行的國庫黃金?
由中國銀行與和平飯店之間小路(今滇池路)步入中國銀行之後院,答案就浮現出來了。原來中央銀行的國庫黃金及銀元存在中國銀行後院地下室的金庫裡,現在有武警在外站崗,當然無法進去一探究竟。但其中有一部分,開放給一般民眾,我們沿著一個螺旋梯向下走去,下面豁然開朗,有存戶在檢視自己的貴重存物,玻璃門上寫著“遠東第一大庫”,“始建於一九三七年”,即是日寇全面侵華的那一年。中央銀行的地下金庫應該是在同一層附近。就像舊時修機場,一部分作“軍用”,另一部分作“民用”。我們所能看到的大概是“民用”部分。
圖中為中國銀行(黃浦灘路23號,中間平頂),左側為華懋飯店(今和平飯店北樓),與中國銀行有滇池路相隔,右側白色六層樓即原中央銀行(24號)
登上和平飯店樓頂,向東面望,就可看到黃浦江,現在是遊客雲集的外灘江邊公園,當年(1948年)12月1日的午夜,緝私艦“海星號”就停泊在岸邊,不遠處還有一艘軍艦,美盛號(或美朋號),在巡航監視。從江邊往西看,23號(中國銀行,17層)與24號(中央銀行,6層,第二次大戰時的日本正金銀行)之間只有一條小巷子,從和平飯店北樓上面是看不見的。所以,那晚挑夫應該是由中國銀行與和平飯店之間的小路(今滇池路)走向江邊的。
圖由中國銀行北旁門(今滇池路)進入銀行地下室,即原中央銀行的國庫所在
國民黨政府央行偷運黃金
喬治?瓦因發出電訊的次日,英國報紙就刊登了這條新聞,路透社也釋出以下新聞:“國民黨政府央行偷運黃金”。香港左派的《華商報》(1948年12月3日)及其他報紙也轉載了這條訊息。
另據《中央銀行檔案》,幾天以後,宋子文又命上海央行運廣州銀圓1000萬元(共2500箱,每箱4000枚),也是從“金圓券”準備金裡提出的,於12月8日利用淞滬警備部(司令陳大慶)夜間*時,以招商局的“海滬輪”運去廣州[《民國檔案季刊》1989年第1期,第53頁)‘國民黨政府撤離大陸前向臺北廈門密運現金一組資料’(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但沒被媒體、社會及一般民眾注意到。
12月1日深夜的運金行動,不只轟動上海,也震驚了全中國,長沙的湖南省參議會首先通電全國:“這些金子都屬於全國人民所有,是三個半月前(1948年8月19日)以發行金圓券強迫收購來的,來自民間,作為金圓券的準備金,隨意移動會影響老百姓對金圓券的信心。”云云。上海人心惶惶,沒過幾天就在中國銀行門前發生了震撼世界的黃金擠兌(Gold Rush)。國民黨政府在中國銀行以遠比黑市價格低的純金,有十百倍的利潤及保值,讓市民拿1000金圓券(每日牌價上調)換兌黃金1市兩,但每天限售1000兩,先來先購,於是成千上萬的市民都到銀行外面去排隊。
黃金擠兌慘劇
據上海《大公報》12月9日記載:“……中央、中國、交通、農民(銀行)於11月21日起開始辦理存兌至12月6日,(天裡)共兌出黃金15617兩(合金圓券10551萬元),兌出銀圓941341(合金圓券9413100元)……”上海《申報》12月27日刊登:各地“國行所兌出金銀,僅佔庫存廿分之一”,如以庫存黃金400萬兩計,則兌出黃金全國為20萬兩。外灘擁擠成人海,讓舉世看國民政府的笑話,最後以擠死擠傷多人告終。
現在要從以下各點來試著還原歷史的真相:首先是12月1日深夜,究竟有沒有黃金由上海外灘運出?英國路透社於1948年12月2日向全世界發表國民黨政府央行偷運黃金的新聞是否可靠?若是事實,這一次到底運出了多少兩金子?由何人決定運出?其次,究竟由哪些種方式運出?從上海運到哪裡?
國民政府從大陸撤退到臺灣之最初二三十年,對於黃金運臺的事都噤口不言,而主持其事的人,包括先父在內,也絕口不提,因黃金運臺的事情,從大陸民眾觀點來看是民怨極大的。為擁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