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部分

頭隨著春風來回晃悠,著實讓那些心生懼意,在訓練之中想要開些小差的後背發涼。

數天之前,趙石終於在軍中大開殺戒,斬了十餘名從京兆調過來的殿前司禁軍,行軍令殺人在軍中並不少見,並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但那是在軍前或是初掌一軍的時候,難免要拿幾個不開眼或者無足輕重者來警示諸軍,不過在練兵當中殺人見血便少之又少了。

這些羽林衛以及殿前司禁軍士卒都沒經過戰陣,眾目睽睽之下,十幾個人頭落地,眾軍立時井然,趙石本就是以軍法治軍,規條嚴厲,那些羽林衛軍卒也就罷了,畢竟在趙石麾下已經年餘,威望已著。又都是自願到潼關立功,並無多大牴觸,但那些從京兆殿前司抽調上來的禁軍卻多是桀驁難馴之輩,怨尤自不會少了,不過在這以後,軍令在軍中傳遞,再無敢故意違抗拖延者。

校場高臺,趙石像標槍一樣站立其上。漠然中帶著些冷意的目光這時也掃過那些飄飄蕩蕩的人頭,從當上羽林衛指揮使之後,這還是他第一次在軍中行軍法,殺幾個人到也不算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之後,手裡的人命可不算得少了,再多上這麼幾個也是無妨。

更何況,這殺人立威的效果著實不錯。領兵日久,他自也明白,殺人立威是得看好時節的,那些兵書戰策半年來可不是白看地,和實際情況兩廂印證。他心裡也就越來越有譜。

未將者,得眾軍之心,而博其畏懼之意,軍法嚴明。賞罰有度,上即有令,下即遵之,方可謂之於軍,這便是他這一年來領兵和前世印證之下的所得了。

至於練兵之法,不外乎強其體魄,壯其心膽這八個字了,眼前這一幕到不是他的首創。前世七八十年代時,一些僱傭兵能快速提高戰鬥力便是倚仗這個,在練膽兒上面效果著實不錯,好像在這個冷兵器時代還要更加適合一些,若不是時間緊促,技術所限,這場面應該還能大上一些,頭頂上若沒有流矢紛飛。腳底下也沒什麼障礙。和真正的戰陣還要差上一些,其實他練兵和這個時代的將軍們最大的區別也就在於一句話罷了。一切都從實戰出發,沒有絲毫花哨在裡面,在旁人看來便也是獨出心裁了。

垂下目光,想起前些日子兵部傳來的西軍援兵已然聚齊,慶陽府顯鋒軍先行了一步,之後的援軍卻是在京兆左近完成地聚合,本來應該是平涼的,但經過上次慶陽府的變故,平涼府的地位一落千丈,成了誰也不待見的替罪羊,這樣的大事自然也就被拋在了一邊了。

援軍有四萬之眾,甚至延州鎮軍都派了人來,各種物資更是流水價的朝潼關方向運送過去,就等著幾日之後禮部選下的良辰吉日由新登基地景帝李玄謹親自勞軍開拔了。

這些訊息在趙石這裡便也能生出不少的聯想,大秦經過數十年的休養生息,這次看來是要真個打一場大仗了,西夏那邊的使者也已經到了京師,看來兩國結盟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然延州鎮軍在這個時候絕對不會動上一兵一卒地,這些政治層面上的事情若是在以前,他自然不會關注的如此細緻,但如今在他心裡卻有了個大致的輪廓,再不復以前般不聞不問了。

也許那個女人地提議還是有些可取之處的,這樣大的軍事行動,他這千多人人馬的新兵還真就是無足輕重,他這個鷹揚將軍也有不少的水分,到了潼關,兩眼一摸黑的,若真有人別有用心,不過是一紙軍令,就能讓他們有去無回的,數十萬人的大戰,死上千八百人還真就不算個什麼事。

再加上潼關那裡還有位心思難明地五皇子,他這個新帝心腹到了那裡,是不是就有羊入虎口之危?這個時候若是有人照應是不是好上一些?

這些他都能想得到,幫助李家緩和上一下也不過是舉手之勞,但性格使然,在有些事情上他並無半點虛與委蛇的氣度和城府,在他此時的心裡,與其救活一隻凍僵的狼,還不如為了防範被狼咬上一口,直接讓它自生自滅好上一些。

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此時的他在骨子裡仍然秉承著軍人直線思維的模式,直接有效,甚至還可以稱得上是謹慎。

他不是什麼圓滑的政客,不論今生還是前世,他都是一個戰士,在這一點上,他自己明白,甚至能夠清晰的把握住這個定位,這次去潼關地決定,在根子上也是緣由於此,在京師對著朝堂之上地各色人等,他已經清楚的意識到了危險,也許只有那真刀真槍地戰場才會提供他生存的土壤吧?

搖頭拋開心裡的雜念,目光再次回到校場之上,這些新兵的表現如今還是讓他滿意的,雖是少了那種久經戰陣所磨練出來的凜然之氣,但這些新兵讓他最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