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車,雲梯,撞車等紛紛出現在虎牢城下,可見秦軍準備之充分。
就算如此,也猛攻了三日,城頭守軍才稍稍現出疲態……
諷刺的是,率先登城的秦軍所部,卻是後周降將孟青,這位已經快被仇恨憋瘋了的後周降將,已經率部狂攻虎牢十餘次,仍舊不肯罷休,最終搶了頭功。
(更新越來越晚,沒辦法,又要開始查資料了,這是歷史類作者們最苦惱的一件事情了,如果是寫仙俠或者其他什麼,查的資料一定會少許多,一到這個時候,阿草就有罵孃的衝動……)(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破敵
秦軍登關而上,虎牢失陷在即,呂盛平率部於城頭死戰不退,身披十餘創,猶自高呼酣鬥。
秦軍越來越多,虎牢失陷已在眼前,部將眼見不敵,欲挾呂盛平潰走,呂盛平怒喝連聲,大呼男兒守土報國,有死而已,不肯離去,最終力竭戰死於虎牢關頭。
呂盛平也是此戰戰死的第一位後周高階將領……
秦軍四日陷虎牢,虎牢關鎮守使呂盛平戰死,五千守卒,只呂盛平侄兒呂琦率近千殘兵,潰出虎牢關,但他們並未去滎陽,而是退往了東北方向的孤柏嶺,一頭鑽進了廣武山中……
而此時,得知虎牢失守訊息的滎陽守將張大虎,才有些慌了手腳,不過還沒等他將告急文書發出去,防禦使衙門讓他出兵救援虎牢的軍令卻是到了,張大虎看了文書,不由大罵,虎牢都丟了,還救個屁。
此時防禦使劉俊這裡也再顧不上準備迎接攝政王世子的事情,聽聞秦軍起兵攻虎牢的訊息之後,他便立即命人送信給滎陽的張大虎,令其出兵救援。
這個時候,他也有些後悔,不該對呂盛平的求援文書不聞不問,不過後悔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之後他這裡琢磨的,其實不是秦軍到來,該如何應對,而是先要推諉過錯。
當虎牢關失守的訊息傳到他這裡,這位防禦使大人大驚之下,卻也有著一絲竊喜,呂盛平死了。虎牢失守的過失。完全可以推到呂盛平的頭上嘛。
至於張大虎那裡……若非滎陽乃兵家之重地。不能有失,他甚至想到了坐視滎陽失陷而不加理會……
不過這些到底只能想一想罷了,一旦滎陽等處要地失守,他這個防禦使再是推諉,這失地之責也推不掉,所以,他這裡只能第一時間,傳令各地守將禦敵。
在這樣危急關頭。這位防禦使大人還沒忘了耍花招,以迎接保護攝政王世子為由,留廣武軍在管城後方,絲毫沒有前往軍前帶兵禦敵的意思。
大秦成武六年五月,河洛大軍克虎牢,隨即出虎牢,入鄭州,在廣武,滎陽,賈谷。密縣一線,跟後周兵馬連番接戰。
因後周鄭州防禦使劉俊不曾親上敵前。指揮諸將迎敵,所以諸將固守防地之外,很少有配合之事,軍報傳送,來往之間也是拖沓無比,根本無法真正連成一線,而從防禦使衙門送回來的軍令,由於時過境遷,往往前後矛盾,讓人無所適從。
鄭州集結的後周近二十萬兵馬,在指揮上簡直只能用一塌糊塗來形容。
而更讓人無法忍受的是,廣武軍遠在管城,廣武空虛,秦軍沿黃河進兵,先破廣武守軍,繞道圍滎陽,滎陽這樣的兵家重鎮,竟然只支撐了四天,七萬餘守軍,在守將張大虎率領之下,竟然陣前降敵,滎陽易手。
這個時候,後周準備多年的鄭州防線,在短短數日間一潰千里。
大將魏懷德率軍連破後周兵馬,最終陷賈谷,在賈谷修整一日,再次率兵南下,與大將楊昭合攻密縣。
以五千精騎突前,先破密縣救援賈谷之援軍兩萬人,再進密縣,於密縣城北嵩渚山麓,與密縣守軍四萬廝殺一日,陣斬密縣守將萬勝,密縣守軍幾乎全軍覆沒。
十餘萬後周兵馬,在短短半月之內,便已經煙消雲散。
魏懷德留兩千兵馬受密縣,與楊昭兩人順水而下,直趨新鄭,欲與大軍主力會於管城。
此時對於後周而言,鄭州形勢已然糜爛,再難挽回了。
沒等秦軍合圍管城,鄭州防禦使劉俊已然帶著廣武軍攔住趕來鄭州的攝政王世子殿下,一同狼狽逃回了開封。
吃了這樣的敗仗,鄭州防禦使劉俊回到開封,卻不知怎麼走通了門路,竟然毫髮無損之餘,還以保全攝政王世子安危之功,轉身便領了兵部侍郎的職位。
不過這位新鮮出爐的兵部侍郎大人沒在新的位子上呆幾天,便在後周降將孟青,帶兵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