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4部分

不得不說,那些懷揣夢想的韃靼人,在汪古部覆滅,卡勒部背叛,麻裡部被趕走,勒察部分裂的時候,便多數已經絕望,接下來的內亂,更讓大部分這樣的人越發的少了,到得現在,新晉的韃靼貴族們,只渴望趕緊結束戰亂,至於會受到誰的蔭庇和護佑,他們其實並不算太在意,但話說回來了,還有比秦人更合適的嗎……

如此,繼吐蕃低地內附之後,又一個異族臣服在了大秦腳下,這樣的榮耀,對於大秦來說,這是振奮軍民士氣的最好功績,甚至於比滅蜀還要來的震撼幾分,這是足以讓大秦成武三年記入史冊的大事。

雖然,沒有吐蕃低地內附那麼幹脆,不留首尾,但分量上,卻也差相彷彿,甚至於在戰略上,比之吐蕃低地內附要好處要多的多……

所以也就可想而知,這樣的訊息一旦傳回大秦,將引起大秦上下怎樣的震動了……

不過那到底是將來的事情,按照趙石的估計,修書一定會得到答覆,但比起不顏昔班親自帶領部落貴族入京覲見來說,引起的震動還要差上幾分……

而現在,也不到真正高興的時候,他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作戰還是暫時退卻,都還要看東邊的訊息,最終的結果,還是一個等字而已……

(月票,月票)

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八十一章安達(繼續求月票)

大秦成武三年五月中的時候,乃蠻部決心與韃靼人開戰的跡象已經越來越明顯,雲外草原北部的乃蠻部部落正在集結他們的戰士,在雲外草原東北部,乃蠻部的遊騎也越來越多,出現也越來越頻繁。

兩方根本沒有再派出任何的使者,對戰和之事上也就不用再說其他什麼了。

在越來越頻繁的接觸衝突中,戰士的鮮血開始流淌,雖然只是斥候間的較量,但戰爭的氣氛已是越來越濃郁,韃靼人也開始在他們的大汗的徵召之下,紛紛加入到大汗的旗下,準備與秦軍一起,跟強大的乃蠻人交戰。

但外人無法知曉的是,秦軍將士,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準備,因為趙石已經有些等不下去了,遲遲未到的訊息,以及乃蠻部的強硬,都昭示著這場戰爭的激烈和殘酷。

沒有克烈部的牽制,光憑麾下的兩萬餘大秦鐵騎以及亂的好像草原上的雜草一般的韃靼騎兵,付出多少的代價才能取得勝利,或者是一敗塗地,趙石心裡沒底,不過一旦戰爭開始,秦軍將士的鮮血必將染紅草原。

而如果這麼做卻換不來任何的好處,趙石是不會將大秦最精銳的一支軍隊扔在這裡的,每一個秦軍將士都要比十個百個胡人的性命還要重要的多,秦軍將士的鮮血絕對不能白流……

在等待中,日子一天天過去,趙石的脾氣也變得焦躁了許多。他甚至能清晰的感覺到來自北方的風越來越冷了。

事實上也是如此,當乃蠻部王子曲出律帶領著使者回到乃蠻部之後。老老實實的將韃靼人的回答帶給他的父親,兩族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因為塔陽汗當即便是大怒,而後部落貴族們便來到汗帳中,這些從來不曾瞧得起韃靼人的貴族說些什麼,也就可想而知了,不久之後,從乃蠻部汗帳出發的傳令快馬,便奔向了南邊各個乃蠻部部落。

隨之而去的便是乃蠻部汗王的徵兆令。汗王徵兆戰士的命令一下,實際上已經等同於戰爭的開始,隨著戰士的集結,那麼之後所做的一切,就是選出帶兵的將軍,以及準備後戰士們的飲水食物以及刀槍弓箭了。

雖然草原上的戰爭準備起來比漢人要快的多,但也還需要一些時日。不過汗帳騎兵卻可以隨意調動,其實,出現在秦軍斥候面前的遊騎,便是乃蠻部的汗帳騎兵……

就在趙石已經有些等不及,想要下達撤兵軍令的時候,忽難終於風塵僕僕的回到了額拉姆河河畔。

隨同他一起迴轉的。竟然還有卡勒部四千多騎兵,這些騎兵,都是卡勒部派出去同克烈部作戰的戰士,他們隨同忽難一起回到了自己的草原,隨即便對趙石獻上了自己的忠誠。加入到抗擊乃蠻部的進攻中來。

忽難以及在他率領之下回到部落的戰士們,都是衣衫襤褸。無論人馬,都疲憊的好像一倒下就不可能再站起來一樣,而且多數人身上都是傷痕累累……

沒錯,他們在歸程當中,經歷了一場場的戰鬥,直到他們脫離了乃蠻部和克烈部交戰的那片草原,才算能一心趕路。

按照忽難的敘述,乃蠻人殺死了前去傳信的所有信使,直到忽難在克烈部戰士的幫助下,才讓這些卡勒部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