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6部分

也能出力?”

同為女人的陸晨拍了拍她的手臂,安慰道:“你懂的旁人不懂,便可佔一席之地……”

但說這話的同時,她細長的一雙眸子,卻微微的瞟了瞟崔老夫子,顯然,香侯府現在是晉國公府最堅定的盟友之一。

晉國公所堅持的修訂國武監操典的理念。天然的。很合香侯府的胃口。

實際上。往深層次挖掘的話,隱隱間,在座大部分人,都在對抗著儒家門徒訂立下來的條條框框,並試圖在某一方面,突破之。

這其實並不奇怪,諸侯割據,烽煙四起的亂世。本就是儒家影響力陷入低潮的時候,在此期間,不管文人們怎麼粉飾,都儒家門下,只能在天下承平之後,才會再次興盛起來。

尤其是在北地,尤其是在大秦這樣一個漸漸強盛的國度,儒家的影響力,已經跌至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步。

朝堂上的文臣,其實是首先感覺到這一點的群體。所以,在景興末年。一直到成武初年,大事藉著各種因由接二連三的爆發出來。

這裡面最深層次的原因,其實就是聖人門下,不斷的在試圖穩固自己的地位,卻又屢屢遭受重創。

武人集團,作為既得利益者,也是反抗最激烈的一群人,所以衝在了最前面,景興鼎革,長安之變,如今的文武之爭,其實無一不根源於此,武人們也都堅定的佔在了鼎革一方,他們天然便希望能夠透過打破舊有的窠臼,來穩固自身的利益。

只是沒有一個人,包括晉國公趙石,擁有有那樣超越時代,居高臨下的眼光,能夠在此時此刻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罷了。

其實,在另外一個時空當中,儒家學派崛起於漢時,用了數百年的時光,終於排除了其他學派的影響,並在漢家民族形成凝聚力的同時,在世人中得到大規模的傳播和認同。

到了兩晉南北朝戰亂的時候,儒家在北地只能用苟延殘喘來形容,但在偏安一隅的南方,卻來到了另外一個極端,一個令大部分人不滿,卻又有些絕望的極端。

其實,直到唐時,開放的風氣以及活躍的政治氛圍,才讓儒家學派再次展示出它的活力,並漸漸興盛起來,但大唐作為當時整個亞洲的中心,多元化的文化交雜在一起,讓文人士子們眼花繚亂。

那個時節,正是文人們思想最活躍的時候,文人們多數自認孔子門下,但卻並不將儒家學說當成金規玉律,而文人中最傑出的那一部分人,更是以尋找孔子學說中的漏洞為樂事……

在那個時代,創新才是主題,灑脫不羈,不拘一格者,得享盛名,墨守成規者,自受鄙夷厭棄,而佛道之流,趁勢而起,更讓那個時代變得更加多姿多彩,令後人嚮往不已。

而在另一個時空中,唐末亂世來臨,諸國紛爭,外族入侵,如此經過數百年,天下思安,有識之士求治之心大切。

於是,儒家學派在大宋立國之初,便得到了明確的承認,整個宋代,皆成儒家一派之言,再無其他。

許多人都說宋代是華夏文風最盛的一個時代,也是漢家一個黃金時代,這麼說其實沒錯,但在另一個方面看。

宋代也是繼漢唐之後,最保守的一個時代。

除了一小部分聖人門下能在這個時代活的逍遙自在以外,其他各行各業的人們,就沒那麼有趣兒了。

軍人在這個時代是最為悲慘的一個群體之一,被文人揉搓的沒了一點血性,世人在漸趨保守的儒家學說教導之下,也開始變得唯唯諾諾,到了最後,盜匪從來沒有這麼多過,土地兼併也從來沒這麼嚴重過。

軍人從來沒有這麼軟弱過,皇帝也從來沒這麼好說話過,文人們從來沒這麼快樂過,漢人國家也從來沒這麼卑躬屈膝過,半本論語治天下,也正是這個輝煌而又悲哀的時代的寫照……

到了明朝,其實就更不必說了,在宋時便被譽為最為保守的理學儒家學派成了明時上下推崇的主流,於是,道學先生遍地成了這個時代最大的一個特點,人們的思想,也徹底被禁錮於一個小圈子當中,此時,可以說儒家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所以,也可以這樣說,儒家始於春秋亂世,興於漢,盛於唐,在宋代來到巔峰,而沒落於明,流毒於清,最終走向消亡。

說的有些遠了,而此時此刻,在唐末亂世延續至今的大秦,說的再多,其實也不得不承認,儒家學說,已經深深的影響到了人們的方方面面。

只要能夠自稱一聲讀書人的,都可以說是教門弟子,影響力的消退,也不過是相對於南唐,後周那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