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經意的就到了六月末,距離七月初二祭拜土地神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
古語說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句話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其實古城村的山民們並不明白。不過,現在土地廟彷彿就是在為他們印證這句話。
土地廟是什麼時候被什麼人所建的沒有記載,也沒有人知道,反正古城村裡任何人小的時候都在哪裡玩耍過,嬉鬧過,卻從未有人正視過他。
彷彿這座土地廟就應該存在在哪裡,就和村頭那棵老槐樹一般。幾百年以來,每個人古城村的人都曾在老槐樹下面棲息過,吃過飯,喝過水,拉過家常。幾百年以來,不知道多少人但凡有一點事情都會去金牛寺,去祭拜古剎中那個耋耄老朽的神佛塑像,卻從未有人想要拜祭過這座破敗欲墜的土地公公。
從盤山峰到古城村,有和尚主持著欲顯興盛的金牛古剎,也有這座早就無人看守頹然衰敗的土地廟。
可,一切都從沈先生在土地廟住下變得不同了。
破舊得幾乎無法下腳的土地廟被打掃一清,搖搖欲墜的牆體被山民修繕堅固,甚至廟裡廟外偌大空間都被淘小子們清整得有模有樣。土地廟除了土地公公像尚還衰敗和沒有香火之外已經煥然一新,他的變化就如同山腳下的古城村一般,讓人見了根本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沈先生是大能人,能教人讀書,能教人練武,能教人制藥還能教人燒瓷,偶爾在村裡閒逛的時候還能指點人改良農具,指點人打造傢俱,指點人養蠶指點人種地,彷彿天下萬物就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本事大,脾氣還好,從老人到小孩都能合得來,如此的人沒有人不會喜歡。於是,土地廟就成了村子裡一個最惹人喜歡去的地方。
沈先生一個人待在廟裡很清苦,這是誰都知道的,因為廟裡空空根本就是一無所有的。
於是,這家送張床,那家送床被,這家給張桌,那家給把椅。反正是淳樸的村民幾乎是有什麼送什麼,不消兩天的功夫就將土地廟給置辦成一個家了,幾乎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