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一章 農場

(在這裡還是要謝謝大家的對小市民的支援,沒有你們的支援就沒有小市民的今天。你們的支援是小市民持久更新的最大動力來源。PS:求票中,有票的兄弟一定要多投小市民幾張票啊!)

口外自清中期開始進行大面積墾殖,清中期時還是個人私墾、偷墾,到了清末,一方面清政府為增加稅收,另一方面口外的各蒙古王府也要增加王府的收入,所以便進行了大規模放墾。

大量放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清政府的稅收和蒙古王公們的收入,但是那時候根本沒有人注意過口外的地質情況,口外的地皮僅只有十數厘米厚,之下便是沙層。

原本的草原被開墾成耕地後。沒幾年的功夫口外特有的大風就把失去植被保護的土地上的土層吹走,最終後原本肥沃的莊稼,便開始嚴重的沙化。

沒有人會在意這些,口外的草原好像永遠也開墾不完一樣,一塊地廢了,就擱荒,還可以再另墾一塊,反正這若大的口外總有墾不盡、開不完的荒地。

口外的大風加上口外特有的地表環境,風從已經失去保護的沙地邊吹走邊緣的泥土保護層,慢慢的沙地的面積越來越大,蒙古的牧民和開墾的漢民這時才注意到,那本的肥沃的草原已經消失大半,大量的土地沙化越來越嚴重,甚至於有些原本的草原已經開始變成沙漠。

緊貼著公司的那片原本屬札薩克和碩杜稜親王的土地,已經被完全放給西北公司,雖說這片土地大部分土地沙化嚴重,但是對於西北公司而言,能夠擁有這麼一大片土地,即等於擁有了未來發展的一個保障。至少工業區的擴大時,不需要再考慮購買所需土地。

自從司馬讓高傳良買下這五千方土地以後,就開始按照事先的規劃把邊緣一片沙地,規劃成了公司的農場。

從春天開始,就把每五十畝地劃成一個小塊,然後按田字格種植青楊樹,之所以選擇青楊樹,最重要的原因是青楊樹是速生樹種。

在公司各分廠工作的工人越來越多,再加上一些聞風而動趕來做生意的商家,光現公司工人連帶工人家屬,就超過兩萬人,以後工人只會越來越多。

隨著工人的增加,工人的家庭數量也會隨著增加,因為公司只提供一處空房子給他們,所以如果他們想入住的話,還需要制傢俱之類,對木料的需求量自然越來越大。

在口外砍樹並不太現實,必竟這裡走出十來裡地大樹都是難得一見,要麼就從關內運木材過來,可是最終伐木伐去的都是國內各在的原始森林。

種速生青楊樹不同,因為是從現代引入的品種,八年便可以成材,再則沒有什麼樹木比青楊樹更適合做膠合板,而事實上膠合板也最為節省木料,更何況製造膠合的技術和所需機械並不複雜,後世落後的小城幾乎每一個鄉鎮都有一家機械原始的膠合板廠。

而且用膠合板製造傢俱,除了能最大限度的節約木材之外,製造速度也很快,實木傢俱加工太過費時。

雖然種青楊樹的初衷是為了充作防護林,但是如果進行合理的間伐,完全可以做一邊利用其防風保護土地,一邊可以伐取木料以滿足未來工業區內居民對木料的需求。

“不要吵了,別唧唧雜雜、交頭結耳的,咱們六組今天還和平常一樣,把這一塊地給平整好,再歸壟,再種好地豆子,別揹著小孩了,小孩放到田邊下,這有種樹護廠隊在那,你還怕小孩讓狼給叼了。大家聽好了,咱們的工錢都是按照幹了多少活來算的,如果今天咱們平了不地。歸不了壟。咱們就拿不到那兩毛錢。”

紅梅看著自己組下的這一群婆娘大聲的喊著,雖說過去在鄉里頭沒少幹過活,可是這管著手下十多個婆娘幹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說這活都幹了月把了,可是每天都得重複交待一下。

自從廠裡下通知,招工人家屬在這整地,一天一個人兩毛錢,管一頓午飯,當時就有近千名家裡人口多、生活困難的工人家屬報名參加。

公司並沒有像過去一樣直接派人管理,必竟公司裡的工人都是男人,讓一個男人管理這麼一群娘子軍顯然不可行,於是就按二十人分成一組,讓她們自己選個組長,只有每天完成所分的活,才能拿到那兩毛錢,幹不完扣錢。

其實活並不重,只不過是把五十畝荒化的沙地去除雜草後,去雜草的同時挖掉高起的沙包之關把地稍平整一下,然後再用馬拖著耙子把地給耙一次就算平整好了,最後再歸好壟,然後在壟上種入土豆。這一天的活就算結束。

和種其它糧食不同,這種土豆大都是粗放式播種、粗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