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僅僅是這三顆恆星之間的距離,就已經比太陽系的中柯伊伯帶距離太陽的距離要大的多。
但同樣,在這樣複雜的三合星系統中,唐風也看到了一幕極為觸目驚心的情景。
唐風看到了一顆被撕扯成兩半的巖質行星!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唐風真的是不敢相信一顆比火星大不了的巖質行星怎麼能夠就被從中間給撕扯成兩半呢?
三合星系統內部的引力複雜的讓人頭暈目眩,唐風並不是什麼天文學家,他當然分析不出來這個三合星系統內的引力情況了。但眼前這顆明明已經分裂成兩半,但卻依舊靜靜的懸浮在太空中的灰色星球,卻恰恰證明了這個三合星系統內部那複雜的引力。
很顯然,這顆巖質行星以前應該是這三顆恆星中某一顆恆星的行星,但隨著三顆恆星在不斷的圍繞著共同的質心旋轉,導致了這顆倒黴的巖質行星在某個時間點上恰好進入到了三顆恆星的引力交點處。結果,在三顆恆星的相互拉扯下,這顆可憐的巖質行星就這麼被硬生生的撕扯成了兩半。
或許是這三顆恆星在這顆巖質行星的身上發洩了足夠多的怒火,因此在將這顆巖質行星撕扯成兩半之後,竟然又對這顆巖質行星棄之不理了,於是這顆巖質行星就只能在三顆恆星曾經的引力交匯點附近轉悠。
因為三顆恆星下一次出現的引力交匯點或許就不再這個地方了,但這顆已經被撕扯成兩半的巖質行星卻有偏偏處在三顆恆星共同的引力範圍之內,結果這顆可憐的行星是東也去不得,西也跑不了,只能夠在原地打轉,用它那傷痕累累的軀體,無聲的控訴著這三顆恆星的霸道。
除了這顆可憐的巖質行星之外,唐風在這個三合星系統內一共發現了一百二十多顆直徑在一千公里以上的行星或者矮行星,而在更遠的奧爾特雲區,更是有著多達上億顆直徑超過一公里的小天體。
對於體積和質量過小的小天體,唐風自然是不會關注,這種過小的小天體根本就沒有掌控的必要。
隨著鸚鵡螺號快速的移動,這個三合星系統內的主要情況都已經被儀器忠實的記錄下來。這樣,當唐風掌控了其中某一顆恆星之後,就會和這個星圖對比一下,看看是否會發生那種猜想中的情況。
當做完所有的準備工作之後,唐風就將目光瞄向了比鄰星。
相比於其他兩顆恆星,比鄰星無論是體積還是質量都要小得多,而且圍繞著比鄰星做公轉運動的行星、矮行星數量也比較少。既然是做實驗,那肯定要先挑著最好拾掇的捯飭。
再加上比鄰星本來就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所以不拿你下手拿誰下手啊!
有點出乎唐風的意料,環繞在比鄰星周圍的行星數量還不少呢,一共有十五顆,全部都是巖質行星,只是這些巖質行星的個頭都比較小,最大的那顆巖質行星的個頭甚至還沒有水星大。
嚴格的說起來,這十五顆行星應該叫矮行星才對。
比鄰星畢竟只是一顆紅矮星,無論是質量還是體積都遠遠小於太陽,因此它的小弟也長得這麼可憐也就情有可原了。
沒辦法啊,個頭和體積太大的巖質行星,恐怕早就已經被A星和B星捕獲了。也只有體積和質量足夠大的A星和B星才能夠吸引住足夠大的巖質行星。
當然,比鄰星再是一顆紅矮星,它也是一顆不折不扣的恆星,它的直徑也是木星的1。5倍,質量更是有木星的150倍。所以,比鄰星在吸引了十五個還能勉強說的過去的小弟之外,另外還有十九顆直徑在一千公里左右的矮行星繞著比鄰星公轉。
也就是說,如果唐風在掌控了比鄰星之後,同時還能夠再直接掌控這十五個小弟中的五個,那麼唐風曾經在掌控木星時遇到的那種情況就會被證明是有效的。
實驗目標就在眼前,唐風當然是毫不猶豫的直接對比鄰星發動了掌控功能。
事實證明,紅矮星就是紅矮星,永遠無法和太陽這樣的黃矮星相媲美。即便是唐風對比鄰星展開了掌控,耗費的星核分體數量也要遠遠低於當初掌控太陽時所耗費的星核分體數量。
當初唐風為了掌控太陽,可是足足耗費了344枚星核分體。可當唐風駕駛著鸚鵡螺號鑽進了比鄰星的內部開始對這顆紅矮星進行掌控時,一直到星核分體將這顆恆星所有的關鍵位置站取之後,才耗費了三十二枚星核分體。
而且安置星核分體所消耗的時間,也僅僅只有5個小時,這要遠遠低於掌控太陽時所耗費的26個小時的時間。
三十二枚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