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發展又離不開石油這種黑色的工業血液,因此如何提高油田的採收率,就成為了目前全球油田礦主以及科學家們一個最主要的科研話題。
要知道,即便是進行了三次採油,只用了諸如聚合物驅、氣驅、熱力驅、微生物採油等各種各樣的辦法,但效果並不算多麼很好。這就導致了大量的原油依舊是滯留在地下而無法被人類開採出來。
就像博蒙特附近的諸多油田,唐風曾經大體的勘測過,在博蒙特附近的這片土地上,基本上都是歲數超過了八十歲的老油田群。而這一片老油田群的地底下,依舊埋藏著超過十億噸的原油無法開採出來。
這些油田大都已經停產或者是利用三次開採技術有一搭無一搭的開採著,但地底下的那一片一片的原油,依舊是在靜靜的躺在地底下。
這些無法開採的原油對其他人來講已經是無法利用的存在。但在唐風的眼裡看起來,這可是最好的二次採油時的注入劑了。
二次採油基本上都是採用水驅,即向油層內注水,以提升地下壓力,畢竟油比水輕。只要注水,那麼地下的原油就會浮在水上面。但同樣,雖然是油水難以混合,可別忘了,要採用水驅的話,往地下注入的水可不是一星半點兒,因此採用水驅進行二次採油的油井,再抽油的時候避免不了將水一起抽出,這也就造成了抽出的原油含水量太高的問題。
而這個問題還是無法解決的,因此只能依靠增加提煉成本來解決這個問題。
而唐風要進行二次採油。可就沒那麼多考慮了,因為唐風往博蒙特油田中注入的不是水,而是原油!
那些老油田儘管已經在地下平靜的躺了幾乎上百年的時間,可是裡面存留的原油依舊佔據整片油田總儲量的60%以上。而且這些存留的原油雖然粘稠度很高,但在上層依舊有不少的原油粘稠度並不高,只不過因為開採技術達不到而無法開採罷了。
唐風的目標就是這些粘稠度並不算高的上層存留原油。
星核的分體可以非常輕鬆的將那些粘稠度不高的上層存留原油搬運到博蒙特油田中來,同時將部分粘稠度高的原油置換出去,這樣就可以保持博蒙特油田井內的壓力,同時讓油田中的原油的粘稠度不會變的太高。
這種方法是地球上所有油田礦主夢寐以求的方法,可目前而言。僅僅只有唐風這個擁有星核的人才能夠使出來。別人要想照搬,呵呵,先找個星核融合去吧!
儘管只是存留原油中的上層原油,可這個數量依舊非常大。唐風粗略的估計了一下,光是這些粘稠度不算高的上層原油,攏吧攏吧的,也得有差不多兩億噸。把這些原油和博蒙特油田地層的那些粘稠度高的原油進行置換,那麼博蒙特油田的可開採儲量就不是以前估測的1。3億噸了,而是最少得超過兩億噸!
這種置換方式唐風到是不怕被別人懷疑。畢竟誰也不知道地下幾千米的油層內到底蘊含的是什麼樣的石油,或許這個油層內蘊含的石油就是這種優質的輕質原油呢!這種東西誰又能說的準呢。
正是有了這個打算,星核分體最近一直在慢慢的做這項工作。
這項工作並不像礦脈搬運或者凝聚礦脈那樣簡單。礦脈搬運或者凝聚礦脈,只需要唐風下達一個命令就可以,而這種工作,雖然消耗掉的能量不如礦脈搬運或者凝聚礦脈那麼大,但卻是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完成的。
博蒙特周邊的這些老油田並不是連在一起的,而是像華夏的大慶油田那樣,分為好幾個大油泡子,因此要將這些大油泡子中的上層原油搬運過來,就必須得一點一點的進行。
這一點倒是難不住星核分體,星核分體乾的就是這種耗費時間的工作。至於星核分體的能量補充,這個就簡單多了。牧場距離墨西哥灣一百多公里的距離,星核分體的吸收距離長達一千公里,因此星核分體可以非常輕鬆的就能吸收到墨西哥灣內海水中的放射性元素。當然,德州西部還有兩個大型核廢料儲存點呢,要不是唐風有所顧忌,那裡絕對可以成為星核最主要的能量補充基地。
海洋中蘊含的放射性元素總量甚至超過了陸地,別的不說,光是鈾在海水中的儲量就是目前陸地探明儲量的兩千倍。只不過,放射性元素在海水中的濃度極低,非常難以提煉,即便是星核,也得需要大把的時間才能夠從海水中吸收到足夠的放射性元素。要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唐風早就透過吸收大海中的放射性元素來給星核升級了。
但這卻正好符合了星核分體目前所做的這項工作,反正都是不著急的工作,慢慢的做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