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但今天看到齊原的眼神,李丘平幾乎立刻就斷定了,請殺手集殺手來殺自己的,就是此人。這種感覺非常真實,絕對不是李丘平的懷疑或者囈想,那純粹是精神上的一種明悟。
齊原眼神中的那種憎恨,絕對不僅僅是生意那麼簡單。李丘平不想去猜測這種庸人心裡的想法,但這個人的這種心態,卻導致了李丘平的判斷裡出現了老大的一個錯誤。
白天與齊原爭論的時候,齊原的那番說辭早已在李丘平的預料之中。丘平之所以不將曾經送過糧食進堡的事情說出來,就是為了讓眾人有爭辯的餘地,從而引出可能存在的內奸,雖然丘平並不能斷定究竟有沒有內奸。
李丘平的突圍計劃只有可能進行一次,若是有內奸與外界互同資訊,那這個計劃就毫無用處,反而會連累了莊子柳和司徒血。
當時齊原的態度幾乎讓李丘平就已經確定其人就是內奸了,但看到齊原的眼神後,再經過了一番分析,丘平知道自己的判斷錯了,而且錯得很離譜。
天機堡中,丘平真正信得過的就只有一個清玄道長,不過此時也不宜與他聯絡。
“不要急,時間還有,須得冷靜下來方可想到良策。”丘平暗暗告誡自己。
既然計劃沒趕上變化,丘平索性不再多想,心思又轉到了武道修煉上來了。後來與莊子柳的那一番交談,對丘平探索某些武學道理有很大的幫助。
五 一葉知秋2
丘平靜靜地躺在床上回憶,雖然已過數日,莊子柳之言猶如在耳。
“昔日趙文王問劍,莊子曰其有三劍,天子之劍,諸侯之劍與庶人之劍。天下大道殊途同歸。李少俠修武道之劍,不外乎內練真氣,外練筋骨。莊某卻是修儒家之劍,以智、信、聖、仁、義、忠為劍之本,以禮、樂、射、御、書、數為劍之魂,以孝、友、睦、姻、任,恤為劍之象。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司徒兄殺氣如霜,在莊某看來,小道而已!”
丘平已經確定了莊子柳確實是不懂武功之人,但其人娓娓而言,卻有一種讓人心折的氣質,那隱隱已是精華內斂,已經達到了極其高明境界的一種精神修養。非同道中人,也只有丘平的先天異稟才能感覺到這非同尋常的氣勢。若是不以拳腳兵刃相加,莊子柳身上透出的那股氣勢,其境界實不在當世任何一位武林高手之下。儒家有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莊子柳的修身之道,其實已入化境,只不過道不同,這股儒家之劍的氣勢,不能用作克敵制勝而已。
丘平釋然之餘卻也好似又領悟到了什麼,當時沒有時間多做思考,而今雖然身在險地,卻有充裕時間將所得做一個融會。
武林中人修習武技,一般是分成三個系統。一是對於身體潛力的開發,外練皮肉筋骨,內修真氣經脈。二是對於發力方式的修煉,例如丘平的風雲抓和霹靂拳的真氣執行,就與原本的混元功的執行發力有所區別。三是克敵制勝的技巧,例如各種劍招,拳法等。
這些東西涇渭分明,卻並沒有任何一個武林中的前輩將他們系統地劃分開來。丘平以前世的經驗學習,遇事就喜歡將其系統化。本來他也認為,武學之道,萬變不離其宗,任何的道理都包括在了這三個系統之中,現在看來卻是並非如此。
至少以莊子柳的例子表明,氣勢,其實也應該是武道修煉的一部分。
對於氣勢,丘平其實很清楚,那就是一種精神的力量。殺手有殺氣,文人有儒氣,當官的有官威,至於皇帝,那自然是有一種王者之氣了。戰國時,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從人中有個叫秦武陽的,據傳年僅十二,就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但當時秦武陽見了秦王政卻是害怕得發抖,可見後來橫掃六合的秦始皇的氣勢已經到了何等地步!
氣勢會隨著一個人在他自己領域的修煉提高而自動提升。殺人多了,殺氣也就盛了。官當久了,官威也就足了。是一樣的道理。丘平想要知道的是,氣勢,也就是精神力,能不能夠主動修煉。
丘平想起了前世鍛鍊靈魂的事情,那應該也可以看做是對精神修煉的一種方式吧!不過他現在再略一做類似的嘗試,精神便有不穩的跡象,顯然再向前世那般蠻幹是肯定不行的了。
丘平想了一夜也沒有找到主動修煉精神力的法子,不過他卻以心理學的催眠術為突破,想到了一個如何更好地使用精神力的辦法。
常人都是以自己的精神鎖定對手的精神,若是精神上佔了上風,便趁機發動攻擊,所謂:一鼓作氣!若是氣勢不如對方,那便在內力及攻擊技巧上做文章,先發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