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研試驗任務確實太少,本位主義色彩過重。要不是跟陳政委這一談,他一條道走到黑,說不定丟了烏紗帽都不知道是為什麼?

陳浩知道楊炳業聽懂了他的意思。就叮囑道:“楊炳業,你現在管理科研部隊,要注意摸索和總結適合科研部隊的管理方法,要多聽聽科技幹部的呼聲,對李棟這樣高學歷的年輕幹部,要充分尊重他們合理的意見,寬容他們某些暫時的缺點,允許他們有一個認識和改進的過程,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像你這次鑼對鑼鼓對鼓出他的洋相。當然,也不能完全遷就,該堅持的原則必須堅持,該糾正的問題必須糾正,你懂了吧?”

楊副部長聽出陳政委對他還是信任的、關心的,心裡就有暖意湧過。他站起來,誠懇地表態:“謝謝政委,我懂了。我會按照您的指示,改進工作方法,搞好我的工作。”

陳浩說:“明白了就好。記住,該怎麼要求,還得怎麼要求,要掌握好尺度,不能全放了羊!”

楊副部長這一下心裡完全有數了,就笑著答:“是!”

124

時令進入1992年初冬。“天鷹一號”選型吹風試驗接近尾聲,如果順利,年底之前,就可以完成任務了。

這時,李棟接到通知,要求他到北京參加一個國際學術會議。

李棟因為“天鷹一號”D型吹風試驗正在比較關鍵的階段,而且,這一年多來,自己一天到晚都呆在風洞裡,也沒寫什麼論文需要去交流,就不大想去。但是,沈東山專門給他打了個電話,讓他一定要去,沒有別的,主要是去學習,瞭解一下國內外空氣動力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同時叮囑他不能在會上跟任何人透露“天鷹一號”的資訊。陸雅蕾也勸他去。李棟這才答應了。

會議在北京的首都國際酒店舉行。

酒店門外顯著位置,掛著巨大幅中、英文對照的橫幅,:“熱烈歡迎參加空氣動力學國際學術會議的各國代表。”

國風 第九章(13)

門前廣場上,還佈置有氫氣球、彩旗、標語等,從營造的氣氛,可以看出這次會議的高規格和高檔次。

李棟當時還不知道,梁冬也應邀參加這次會議,而且將在會議上發表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梁冬比李棟早到一天,因為他的身份是國際知名的華裔美國青年科學家,給他安排的是一個帶會客室的大套間,套間茶几上還擺放著鮮花、水果和飲料。梁冬相貌、氣質與離開基地時相比已經變了許多。梁冬從主辦方提供的參加會議名單上,知道李棟會來,所以,他沒事就站在自己房間的窗前,往樓下的廣場張望,希望早一點看到老朋友。

梁冬的美國同事,一起來參加會議的卡爾端著咖啡來到梁冬房間。

卡爾從住進這個酒店開始,就注意到梁冬一有空就看著窗外的景色,感興趣地問梁冬:“梁先生,這次故地重遊,是不是很有感觸啊?”

梁冬說:“北京只是我的故地之一,我真正的故鄉在中國東部的美麗省份浙江,我在故鄉生活18年,在北京11年,然後又去了中國西南部的風洞基地,在那裡3年,這三個地方,都是我的故地,也都是我的家鄉。”

卡爾充滿好奇地問:“那你更喜歡哪一個呢?”

梁冬說:“親愛的卡爾,怎麼對你說呢?就好比一棟80層高的房子,對我來說,故鄉是1至18層,北京是19至29層,西南的基地是30至32層,每一層,都是重要的,都是改變我命運的地方。”

卡爾哈哈大笑,邊說邊比劃:“親愛的梁,你這個比喻太有趣了,按你的說法,現在你在美國工作和生活,那麼美國就是你的另一個故地。33層以上屬於美國,可以說是美國使你變得越來越高了!”

梁冬說:“可是,大樓再高,它也不是空中樓閣,地基,地基是它的根本。32層以下,就屬於我的地基,我的根。我不管爬到上面多少層,我最終的根還是在中國,我說錯了嗎?”

卡爾說:“不,不,你說出了哲理。你是對的。”

梁冬此時又習慣性地向窗外望了一眼,他的目光被一輛駛向廣場的軍牌小轎車吸引了,他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終於出現了,李棟身著西服下車,一位身著軍服的小戰士幫助他拿著一個小行李箱,往酒店大門走。

梁冬不再搭理卡爾,伏到窗臺上,不轉眼地看著李棟和小戰士走進酒店,梁冬不知不覺,眼裡有了淚光。他取下眼鏡,輕輕擦拭。

卡爾疑惑地來到窗前,望了一眼窗外,問:“親愛的梁,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