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揮軍攻擊金陵,訊息迅速傳到了城中,這座擁有百萬人口的江南第一大城,風雨飄搖,戰戰兢兢,流言四起,上至官場,下至民間,都亂成了一團。
各種壞訊息不斷傳來,以至於人心惶惶,彷彿到了末日一般。
“區區幾萬收編的弱旅,一個冠軍侯的名頭,就把金陵諸公嚇成了這樣,如此無膽的鼠輩,居然竊據朝廷,把持權柄。讓他們繼續下去,我大唐亡國有日!”
一個年輕的官吏,憤然說道,他一身藍色的官服,僅僅是品級最低的御史,他幾年前剛剛考中進士,在南唐的官場,是十足的小字輩,按照道理,是一點發言的資格都沒有。
但是此人頗具膽量,他直接去找留守大學士陳喬。
陳喬是李弘冀任命的宰相,他有三個優點,其一文采好,筆桿子過硬,寫出來的旨意,總是公允而得體,深受李弘冀信任。
其次,他很孝順,從小就是大孝子,按照孔老夫子的觀點,非孝子不忠臣,陳喬也是個標準的忠臣。
最後他聽話,李弘冀推行很多新法,也觸及了舊派的利益,別人都反對,唯獨陳喬,每一次都是乖乖領旨,不管多難,都會竭盡全力去做。
正是這三點,讓李弘冀十分欣賞,引為股肱。
他帶著徐鉉去揚州督師,就把朝中的政務都託付給了陳喬。
坦白講,如果是太平時候,或者國家穩固,陳喬能扛起這個擔子,可在這個關頭,陳喬所有的優點全都變成了缺點。
他只是個聽話的循吏,卻不是力挽狂瀾的賢相。
比如葉華讓楊業攻擊南唐大營之前,就有人建議,把三萬人調回常州固守,同時加強江陰的戒備。
可陳喬覺得葉華剛剛到蘇州,無力發起攻擊,更何況大軍入城,攪擾百姓,勢必引起民怨……他猶豫了好幾天,最後陳喬終於想通了,讓人馬撤回,可等命令送過去,楊業已經攻破了大營,隨機搶佔江陰,任天行水師攻擊潤州,葉華兵圍常州。
到了這時候,又有人建議,認為潘承佑手下都是福建人,他們和南唐隔著心,不能相信,應該派遣信得過的人去守城。
陳喬環顧四周,也沒有發現良將,他又覺得潘承佑是個老實厚道的人,深受天子恩德,必定死戰,他就沒派兵。
按理說,既然信任潘承佑,就應該充分授權,把軍需糧草送過去,好鼓勵潘承佑死守常州,結果呢,他又什麼都沒做。
如果說錯一次是偶然的,那麼連續失誤,就表明陳喬這個人只能當太平宰相,遇到了大事,猶豫不決的毛病,真是害死人!
張洎看透了這一點,所以他雖然是小菜鳥,雖然官職低,但是見到陳喬之後,卻表現的格外強勢。
“相公,大周雖然氣勢洶洶,然則外強中乾,徒有其表,不值一提!”
陳喬眉頭緊皺,不悅道:“國事艱難,不是說大話的時候!”
“卑職沒有說大話!”張洎傲然道:“相公,陛下統御三十萬大軍,駐紮揚州,與郭榮決戰。根據訊息,周兵缺糧,軍心浮動,如果陛下能擊敗郭榮,解了揚州之圍,然後攜得勝之兵,殺回江南,葉華不戰自潰,其他人就更不值一提了。”
陳喬思量頷首,“此戰的關鍵的確繫於陛下一身,奈何我等臣子該如何幫助陛下分憂啊!”
張洎暗暗腹誹,連這點決斷都沒有,你老東西能幹什麼啊!
“陳相公,葉華這一次出兵,依我看,他應該是想襲擾京城,動搖軍心。京城不穩,勢必影響前方將士的軍心士氣,一旦損了士氣,陛下就難以戰勝郭榮了。”
“所以,當務之急,是提振軍心士氣,穩住金陵,穩住潤州,靜等陛下破敵。”
還真別說,雖然官小,但侃侃而談,鎮定自若,讓人不敢小覷。
陳喬還是個很愛惜人才的人,他主動起身,拉著張洎坐在自己的對面,感嘆道:“少年可謂,正所謂國難顯忠良,你有什麼妙策,趕快說吧,老夫一定聽你的。”
張洎誠惶誠恐,“陳相公,眼下的局勢的確危如累卵,但卻不是沒有辦法,卑職以為,可以去江州調兵,讓朱令贇起十萬大軍,援救金陵!”
提到了朱令贇,陳喬如夢方醒。
對啊,還有一支人馬,怎麼給忘了。
原來李弘冀除了經略吳越之外,還試圖吞併荊湖,他在鄂州和江州一帶,屯紮了重兵,總數達到了十五萬之多。
這也是南唐最後一支大軍團了。
李弘冀北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