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
有時候沈元景會想,或許他不是罪臣之子,而是哪個高官侯爵遺失在外面的孩子,那樣的話他也不用擔心不能科舉,總之路會好走許多。
那該多好。
離開老國公老夫人的幾年,沈元景就四處遊學,出去遊學的幾年,沈元景什麼都幹過。是幾年之後,他曾經所想都成真了,他是安王的兒子了。
並非唯一的孩子,但是他那個所謂的長兄,一直以來都纏綿病榻,也就剩一口氣,沒幾日好活了。
他從前想要得到的東西,現在只要稍一謀劃,就唾手可得。
何其容易。
但沈元景高興不起來。
他變了,自己都覺得自己變了,會用手段拉攏人,變得讓人討厭。
他覺得自己離在燕國公府的日子越來越遠,不僅僅是時間上的久遠,連之前的關係都再也回不去了。
寧氏和老國公只盼著他越過越好,他有了真正的外祖父,有了家,他們就不計較從前對他的好和對他的付出,自然而然地疏遠了。
從前和燕明燁稱得上好友,如今燕明燁只會遠遠走過來,問他一句最近可好?
以前和燕明蕎至少能一同看著燕明澤滾下山坡,但現在遠遠見了,連話都不會說。
而沈家的確盼著他好,但更多的是盼著他為母親昭雪沉冤,讓他儘快回到安王府,把屬於他的拿回來。
沈家人一直以為他死了,而當初經沈明珠一事後,沈>>
家受安王妃打壓逐漸沒落,所有人都盼著沈家重新站起來,他們等這一天已經等了許多年,沈元景是他們的期望,更是安王妃心中的刺。
沈元景肩上扛著重擔,母親、沈家都排在前面……外祖父總是和他說沈家這些年的不易,他母親死得多麼慘,沈家的期望都在他身上,沒人問過他這麼多年是怎麼過來的。
沒人覺得重要。
有時,沈元景也會想起,當年桌鬥裡多出的幾本書,沈伯母說他太瘦時關切的眼神,但離現在太遠了。
沈元景是唯一的希望,他只能往前走。
這個時候,沈元景突然就明白了,當時他背下那首詩,寧氏看他的眼神是什麼意思。
是擔心他走一條不好走的路,是擔心他離現在的路越來越遠,更擔心他身陷囹圄,再次捲入是是非非,祖母一直盼著他安穩順遂。
祖母不希望這份聰慧成為爭名奪利的工具,但無可奈何,他只能背道而馳。
沈家人一直催他回去,安王那邊等安王世子過世之後,催得就更加頻繁。安王時常來看他,又覺得他聰慧上進,比起死去的世子,更能拿得出手,所以日就來看他一次。
沈元景會回去,但有自己的打算。
他要為母親沉冤昭雪,以後的路,也想走得更順利一些。
他要讓安王求著他回去。
他願意的時候,就對安王笑笑,不願意的時候,見都不會見。
安王妃善妒,當初不僅害死他母親,還有府上其他的孩子,只剩威脅不到她兒子的兩個庶女。
而安王這些年估計也中了招,身子大不如前,不可能再有孩子了。
安王世子當初的身子就不好,雖說已經有了世子妃,還有幾房妾室,但一直沒留下子嗣,他是安王最後的血脈。
只不過安王妃孃家勢大,哪怕做下這件事,也不可能傷其根本,安王更不會為了他對安王妃做什麼。
最開始,安王妃說可以讓他回去,但是要他答應娶她陳家的女兒為妻。有示好之意,這也是安王的意思,只要沈元景答應了,日後安王府的勢力、安王妃孃家的勢力都為他所用。
以前過往煙消雲散,以後都朝著一個方向使勁,聽起來確實不錯,但是憑什麼呢?
從前的事既往不咎,“一家人”和顏悅色地過日子,可若不是安王世子身子不好人沒了,府上只剩他一個孩子,安王妃對他會是這個臉色?
恐怕早就對他趕盡殺絕了,哪裡會承認當初做下的事。
不管安王妃是怎麼想的,但選擇的權力都在他手裡。
他會試考中,是皇上想要的人才。只要能科舉,哪怕不依靠安王府,日後也能出人頭地。回安王府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並非他唯一的選擇。
他只要表現得越好,安王就越滿意,他是安王唯一的兒子,哪怕什麼都不做,安王就會站在他這邊。
他甚至盼著安王妃做些什麼。
沈元景不是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