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妨,本也是本將說的不夠清楚。”王羽鬆了口氣,總算是周全了名聲,可以開始推敲計劃了。
“本將認為,放出風聲,攜民眾北上有很多好處,其一就是可以壯大聲勢,我軍兵少,若是孤軍北上,不但聲勢不足,而且在一馬平川的司隸州,也難以遮蓋後路,徐榮軍中騎兵不少,其用兵的手段又高,萬一被他劫斷了我軍的糧道,就是滅頂之災了!”
洛陽自古就是四戰之地,是個易攻難守的地方,除了其地理位置正處中原的中心之外,周邊的地勢也很成問題。
這裡地勢平坦,水網密集,黃河、伊水、洛水、谷水……稱得上是大河的河流就有七八條之多,哪怕只是一條戰線上,可以採用的進兵路線都遠不止一條。
所以,洛陽很容易就會陷入被圍攻的境地。防守一方無法預知敵人的主攻方向,因此只能處處佈防,將實力分散開,很容易就會陷入窘境。
地勢沒有偏向性,誰利用得好,就能給敵人制造麻煩。
眼下聯盟的圍攻之勢已經瓦解,西涼軍在其他方向只需少量兵馬駐守即可,可以集中全力來對付王羽,於是,地利就變成對徐榮有利了。
如果王羽輕率進軍,光是維持補給線,就是個大問題。于禁將郡兵當成戰兵操練,固然增加了泰山軍的實力,可是,泰山軍也就此沒了輔兵。
“輔兵不足就得徵發民夫,與其強徵民夫入伍。莫不如激發民眾的回家慾望,讓他們主動加入,我軍亦可以此為由,酬百姓以糧草,免得產生大股的饑民,這不是一舉兩得之法麼?”
辯論確實能出真知,軍議剛開始的時候,王羽也沒想到這麼多,只是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把賈詡的計劃拿出來。看能不能啟發眾人,產生點新的火花。
結果,在說服黃忠的過程中,別人還沒說話,他自己就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好處,先把自己給說服了。
“如果徐公卿確實是個以仁為先之人,我軍這樣做的好處還不僅如此,主公的仁行也許可以對他的信念產生衝擊,讓他動搖。就算效果沒這麼理想。也能讓他有所顧忌,不忍突襲我軍糧道。我軍從而可以抽調出更多的兵力放在前線。此外……”
于禁到底是王羽的老部下,第一心腹,節拍跟的很緊,他接著王羽的話頭,說了一大堆好處出來,有些甚至是王羽都沒想到的。
不過,說到最後,他話鋒一轉,問道:“可是主公。徐公卿存仁義之念,顧及百姓安危,因此才受董賊的挾制,這僅僅是胡令君的轉述,真實情況如何,尚未可知,萬一其中有謬誤……”
“文則說的不錯。”
徐晃出聲附和道:“主公此策。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徐公卿一念之間,若是傳言有誤,我軍行此策,將會是一場災難。依胡令君所言。那徐公卿的性格難明,相互衝突之處甚多,晃觀其先前的數戰之中,體現出的只有殺伐果斷,用兵迅猛,並無宋襄之仁……會不會是皇甫將軍的判斷有誤?”
說著,他有意無意的看了黃忠一眼,在他看來,這位上了點年紀的同僚,才是正宗信奉仁者無敵的武將。
不得不說,這種觀念相當不合時宜,所以,黃忠到了這般年紀,也才是個屯長。
而徐榮用兵,又狠又穩,一點都看不出迂腐和猶豫。
他在梁縣全殲孫堅,距今已經有三個月了,可直到現在,孫堅連一成的殘兵都沒收攏到,這說明什麼?徐榮的追殺很有效率,直到徹底把孫堅的部隊打散後,他才收兵,這個過程中,孫堅軍的傷亡率可不是一般的大。
在成皋擊敗曹操後,徐榮的追殺也全無手下留情的意思;奇襲虎牢關,豫州軍在城內就已死傷過半,若非如此,孔伷這個刺史也不會死在亂軍之中。
“公明,文則,你們的顧慮,本將也考慮過……”
按照賈詡原先的計劃,這方面的問題不大,賈詡的計劃,不是攜百姓進軍,而是在百姓聚集的地方迎戰,然後出其不意的發動百姓衝陣,讓徐榮避無可避。
若是徐榮的性格果如皇甫嵩所言,不對百姓動刀兵,泰山軍就可以趁著徐榮軍陣勢被衝亂的時候發動猛攻,一舉擊敗敵人。
若是皇甫嵩判斷有誤,趁著對方和百姓糾纏,泰山軍大可全身而退,再覓良策。
這才是毒士的風格,不留餘地,沒有破綻!
但王羽實在做不出這種事,他並不迂腐,可眼睜睜的驅使百姓去送死,確實已經越過他的底線了。
這種事太殘忍了,就算徐榮不肯動手傷害百姓,但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