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相濡亦可哀。聊借畫圖怡倦眼,此中甘苦兩心知。”

動亂初期,江青炙手可熱。陳毅斷然拒絕了她的拉攏,對這位無德無才的“夫人”干預時政極為反感。張茜則對江青邀她坐主席臺的舉止洞若觀火,對陳毅說:“我們無須為過關而投靠任何人,也無須任何人特殊照顧!”這種政治上的堅定性使他們在動亂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雖然為此所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乃至自己的生命。

自所謂“二月逆流”之後,陳毅在政治上遭到嚴重打擊;

八屆十二中全會,便完全離開了領導崗位,賦閒在家。政治上的挫折並沒有銷蝕銳氣,他們“閉門心若水”。這期間集中讀了許多書,“九大”之後不到半年,陳毅被流放到石家莊。

在逆境中,以往所享有的一切待遇取消了。張茜自己動手煮飯,洗衣,在生活上悉心照料陳毅。此時陳毅雖感覺身體不適,但保健措施已完全撤消。張茜在去一家制藥廠下放勞動的幾個月中,憑著自己的聰穎好學,居然在藥物學方面有了很大長進。陳毅的腹痛一天天加劇,張茜憂心如焚,考慮再三,寫信向周總理報告了病情。這樣,在流放一年後,陪陳毅回北京治病。但是,陳毅的腸癌已經到了後期,張茜在整整一年的護理中,心情壓抑,嘔心瀝血,也身患癌症。她振作精神,儘可能多地給予陳毅以慰藉而減輕他劇烈的病痛。這期間,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九·一三”事件。重病在身的陳毅和張茜懷著滿腔義憤向林彪這夥亂臣賊子作了一場最後的鬥爭。陳毅接連兩次在中央召開的老同志座談會上作長篇發言,系統地揭露林彪在紅軍初創時期所犯的錯誤,張茜則幫助整理發言稿。在陳毅彌留之際,張茜特意把齊白石手書的詩詞掛軸帶到病床前,上面錄的是陳毅寫於1936年的那首膾炙人口的《贈同志》:“二十年來說是非,一生能系幾安危?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盡春蓓蕾。”陳毅視此詩為“生平為詩,此壓卷也”,張茜的用心何等深細。她自己同時也寫了一首慰問詩:“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征途履危難,抗疾亦當如是看。”即使是在迴天乏力的性勢下,張茜仍然祈望陳毅能度過他一生中最後的“憂患”期。這真正是幾十年患難與共深蘊的痴情。

作為忠實的伴侶和戰友,張茜在失去親人的巨大不幸時刻,“不被哀痛之情所壓倒,不被惡疾之勢所懾服”,遵照陳毅的遺命,著手整理他的遺稿。陳毅生前留下了大量的詩文,她在動大手術後僅幾天就開始整理詩詞遺稿。在這項帶有創造性的艱鉅勞動中,張茜懷著對亡夫的至深至愛至切的情致,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陳毅生前希望能透過編選詩詞來反映自己一生所走過的道路,張茜就以編年的體例,從三百多篇詩作中精選出一百餘篇,從紅軍時期,反映建立井崗山革命根據地的作品依次編至十年動亂初期即景言點的《題西山紅葉》。其中有些作品寫作年月並未詳註,張茜則根據內容作了細緻的改證。又如陳毅生前希望對某些未完稿在形式上作必要的修飾,張茜就字斟句酌,再三推敲,在保持原作風格的前提下使之完璧。凡此種種,充分顯示了張茜的忠忱和膽識。她在重病中用不到一年的時間編輯了一部《陳毅詞詩選集》,寫下了評價中肯的序言,吟成了字字注血的題後詩兩首,其中一首是:

“同病堪悲惟自勉,理君遺作見生平。

持槍躍馬經殊死,秉筆勤書記戰程。

波漾流溪冬月影,風回碣石夏潮聲。

殘軀何幸逾寒暑,一卷編成慰我情。”

周總理對張茜所從事的這項工作予以很高評價,特別對序言和題詩表示“值得欽佩”。張茜在無意中將自己的名字鑄入到陳毅詩詞這座豐碑中去了。

張茜為編輯陳毅詩詞耗盡了心血,天不假年,她已經無力完成對陳毅其它文字的整理了,“我是踏上了一年前陳毅同志走過的路程,跟著他的腳印一步步走去。”她為不能完成陳毅的遺命而抱憾。她把這件重於自己生命的工作交付給了自己的孩子:“我原來想只要三五年時間,就可以把你們爸爸留下來的東西整理出一個頭緒來,現在不行了。希望你們能夠下去。你們要懂得那些紛擾的爭鬥和虛浮的頌辭都不過是過眼的雲煙,不值得計較和迷戀。在你們爸爸的文章、講話和詩詞作品中卻有一些真正有價值、崇高的東西,你們不要等閒置之呵!”耿耿此心,感人肺腑。

愛情,這是多麼奇妙而又聖潔的情感,當她附麗於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事業的時候,可以產生出多麼恆久而遒勁的青春活力。而陳毅和張茜的愛情之花給後世留下了特有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