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五章 行與蹤

連日陰雨連綿,天地間彷彿充斥著一層灰色的薄霧。徐寧站在窗前,看著那一串串的雨珠,滴落院子中,在積水裡濺起一圈圈漣漪。

朱棣想來還是有些不甘吧?那日暫時不讓朱元璋知道望遠鏡的決定又浮現在徐寧的腦海中。這是為日後兵戎相見留得一些資本嗎?徐寧不願多想這些政治手段,但又忍不住猜測。

不論如何,這望遠鏡能瞭望敵情,搶先一分料敵先機,對勝利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吧?

那透明的雨珠,前仆後繼地接連落下,徐寧心裡的思緒也聯翩不斷。她又想起了調入京中的顧成。一個地方軍衛的二品軍官,連提兩級,便如同現代中一個副科級幹部,直接提拔成正處級幹部,快得難以想像。並且,還進了拱衛京城最重要的武裝力量京營的都指揮僉事,這當中,除了勇擒鳳凰山匪患以及中都皇城反賊外,只怕更多的是朱棣的力量在起作用。

還有如今已暫權戶部尚書的沈立本。他為官多年,雷厲風行。甫一入戶部,便調集13個清吏司,將民信局的事務層層分派,集思廣益,行霹靂手段,破除阻礙,終於在短短一月之內,在寧波與鳳陽兩地建立起了至少五十個民信局,深入鄉野,多受民譽。

在這樣的大力推廣下,民信局很快便在兩地運轉起來。前日,當朱元璋收到了第一封來自濠州的老鄉親訴說鄉思的信件時,驚喜異常。第二日便龍顏大悅地在朝中一口氣給戶部所有司吏多發了三個月的俸祿以示嘉獎,並當廷宣佈。民信局將在全國推廣,並由沈立本權知戶部尚書。

沈立本便這樣輕而易舉地簡在帝心,讓朱元璋記住了他。同時,還收穫了戶部眾人的支援。若說這裡面沒有朱棣的影子。別人也許相信,可對於從第一晚便一起商討民信局事宜的徐寧來說,卻心如明鏡。

這麼早便開始佈局了嗎?徐寧輕輕嘆了一聲,端起桌前溫補的紅棗枸杞湯,輕啜了一口。這還是當日朱棣出言提醒,她才棄蓮子而選紅棗。無論如何,朱棣對我總是不錯的。徐寧在心中默默回憶著濠村種種,對自己肯定地說道。

玉妍拿了擰乾的帕巾進來,開始擦拭桌椅。她一邊幹著活。一邊與徐寧說道:“今日老爺和幾位少爺都不在府裡,這院子時都清淨了許多。”徐增壽在家時,常常來騷擾徐寧,纏著她下廚,或是聽徐寧講些改動過的現代故事。讓玉妍對二人的兄妹情深很是感動。

“皇上去了江寧府檢校,義父與幾個哥哥身為朝廷重臣,跟著去也是正常的。只是這幾天府裡倒真是冷清多了。”徐寧也開始相信徐增壽來鬧騰的時候。

雨中輕輕吹過一陣涼風,徐寧只覺身上一寒,縮了縮肩膀,便去衣櫃裡取了衣物添上。吩咐玉妍稍後拿件衣物給正在上課的蘇蘇送去,玉妍答應了一聲。

徐寧覺得在家中左右也是無聊,便又想著去工地看看。前些日子,她叮囑何保打造一批薄鐵空心圓管,打算用來做下水管道使用,不知道何保辦得如何了?徐寧拿起書案上一張圖紙,準備順道去朱棣府上,將圖紙交給莫問。莫問自從做出了千里眼之後,閒了多日。已很是心急地催了徐寧多次。讓她捎來新物件。她交待了玉妍一聲,說是去燕王府。便出門了。

徐寧撐著淺綠色的油紙傘,走在溼漉漉的街道上。熱鬧的奇望街,並未因為下雨而減少行人。攤販們頂著蓑笠與蓑衣,仍舊高聲吆喝著,兩旁的店面葉門戶大開,迎接著四面八方的商客。

有間客棧的工人們仍然在熱火朝天地幹著。在現場負責排程的何保,告訴徐寧,已經聯絡好工匠,那批空心圓管大概七天便可製出了。徐寧很聽了很是滿意。如今她越來越欣賞何保的辦事能力了,對朱棣的識人眼光不禁暗自佩服。轉了一圈後,徐寧便告辭離開了。

就在徐寧轉過有間客棧前方那人潮洶湧的那個路口時,眼角餘光看見岔路小弄裡,有人在哭泣。徐寧惻隱之心頓生,走了過去,只見那是個年幼的小姑娘,正哭得花了臉。徐寧伸手在包裡掏摸,想拿帕巾給她擦擦臉,結果被圖紙擋住了。她伸手將圖紙拿出,正欲再尋,哪知,眼前忽然一黑,被人矇住雙眼,脖頸後猛地一痛,頓時失去了知覺。手中那炭筆勾畫的圖紙,輕輕地飄落在地上。

細雨紛飛,入地無聲,淋溼了一切,也朦朧了風景。玉妍卻無心欣賞這雨景,如今已近午時,徐寧還沒有回來。自從那次她與徐寧提過謝氏的規矩之後,徐寧出外均有交待,從未例外。可是今日臨近午時了,徐寧仍不見蹤影。玉妍左思右想,終於還是決定,去燕王府尋她。

雨中的燕王府,顯得那樣乾淨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