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澀澤榮一原本在大藏省幕僚機構“改正掛”擔任掛長,相當於現在的體制改革研究所所長,參與了明治維新幾乎所有重大經濟政策的規劃。

後來他棄官從商,創辦並完全控制了第一國立銀行。這家銀行不僅是日本首家近代金融機構,同時也是日本首家股份制企業。日本早期出口創匯的支柱之一是生絲生產,直到19世紀80年代仍佔日本出口金額的30%。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生絲企業的資金匱乏,常常需要生絲批發推銷商為它們墊付流動資本。而生絲批發推銷商本身的資金畢竟有限,往往尋求歐美金融家的資金支援。生絲貿易的金融控制權完全被外國人掌握。1881年,橫濱生絲批發推銷商聯合成立了生絲聯合儲存事務所,澀澤榮一的第一國立銀行籌資500萬日元鼎力相助,將生絲貿易的金融控制權奪回到日本人的手中。

除了第一國立銀行外,澀澤榮一還參與建立了500多家股份公司,成為日本株式會社制度的祖師爺。在他的推動下,日本的股份公司在不到30年的時間中便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到1896年為止,日本各類企業的總數為4596家,其中股份公司為2583家,佔56。2%。隨著株式會社的普及,明治政府提供大量資金援助和技術支援,逐漸培育出十幾個大財閥集團,其中最大的四家分別是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財閥。

三井一直居日本財閥之首。在日本明治新政權與德川幕府的爭鬥中,三井家族曾資助新的天皇制政府,併為軍隊支付過軍餉。明治政權獲勝後,作為報答便讓三井家族掌管政府資金——官銀出納和匯兌,其還獲得發行三井票的貨幣發行壟斷特權,大獲其利。1876年,三井家族以掌握官銀為基礎開辦起三井銀行。接著,三井又開辦起三井物產公司,並從政府手中廉價購得一批工礦企業。1910年,在發展軍需品大發橫財的基礎上,三井成立了名為三井合名公司的持股公司。透過該公司,三井向幾乎所有的經濟領域投資,控制了一大批中小企業,形成三井財團。直到今日名企業索尼、豐田和東芝仍屬於該財團。

三菱起始於巖崎彌太郎創立的三菱商會,之後獲得了政府的保護,從而得以獨佔日本的海運業。1885年彌太郎去世後,其弟巖崎彌之助繼承了經營大權。巖崎彌之助將公司改名為“三菱社”,並將1881年收購的高島煤炭和1884年租借的官營企業長崎造船所(後發展為三菱重工業)作為其核心產業。1893年,三菱社改組為三菱合資會社。該公司後透過持股方式設立了眾多子公司,逐漸進入造船、採礦、造紙、鐵路運輸和貿易等行業領域。

住友在引進外國的技術和機械後生產能力得到大幅飛躍。在吸收西洋技術來不斷擴充套件銅產量的同時,機械工業、石炭工業、電線製造業、林業等關聯事業也相繼得以發展。最後,發展成為以礦工業和金融業為中心的大財閥。

安田創始人安田善次郎1863年以25萬兩黃金為資本,在東京開辦“安田屋”錢莊,發展順利。1879年,安田經政府批准,以錢莊為基礎創辦私營安田銀行,並逐步向紡織、建築、鐵路交通等領域擴充套件,形成了包括幾十家企業的大財閥。1966年,安田被改組為富士財團。今日日本著名的日產汽車、日立、佳能、富士銀行和札幌啤酒均屬於該財團。

日本財閥形成後,不僅逐漸將國家經濟主導權與金融主權從歐美殖民主義者的手中奪取回來,還直接推動了日本的工業化程序。任何發達國家都需要一個穩定的原料、能源產地和商品市場,因此,奪取殖民地對於日本來說至關重要。而日本尚無法與歐美列強相抗衡,於是只好將目光轉移到近鄰的老大帝國的身上。

清朝:金融主導權的喪失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形成了強大的財閥集團,日本的重要產業,如鋼鐵、煤炭、水泥、金屬、機械、造船和紡織等也逐漸興起。與此同時,日本早在1878年便模仿德國成立日軍參謀本部,它成立之初的主要工作就是調查中國的地理、人文和軍事狀況,為中日之戰作準備。

與日本類似,大清政府並未自甘墮落,也在開展洋務運動,尋求自強之道。中國“海歸”之父耶魯大學博士容閎1863年向曾國藩的諫言極為高明——“中國今日欲建設機器廠,必以先立普通基礎為主,不宜專以供特別之應用。所謂立普通基礎者,無他,即由此廠可造出種種分廠,更由分廠以專造各種特別之機械。簡言之,即此廠當有製造機器之機器,以立一切製造廠之基礎也。”

以李鴻章、張之洞為核心的滿清官僚與以容閎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