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完本期的《百花園》詩文,我不禁帶著一絲驚喜,因為在南劍市,我又看到一顆文學新星冉冉升起。
是的,這就是楊子建。
他的處女作《霜月的記憶》組詩就是我編輯刊發的,一開始我覺得很普通,但就是很喜歡,因為他的詩歌承繼和發揚了古代詩歌的意象,用現代的感情去擁抱千年的古典優雅,這種嘗試值得肯定。
但是,當我第一次見到楊子建時,吃了一驚,誰會想到,這是一個年僅十六歲,消瘦清秀的男孩?一個南劍一中的高一學生?
他的眼睛明亮清澈,個性恬靜而內斂,略帶些羞怯,對大人總是彬彬有禮,卻又固執地堅定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楊子建不僅寫詩,還寫散文詩,但寫更多的是散文遊記。他要用稚嫩的文筆,抒寫對家鄉南塘古鎮的眷念,表達對中國幾千年古典文明的追求和思索,以及對學校生活的熱愛,更對改革開放十多年來展現出來的真、善、美,進行發自內心的歌頌!
這是一個南塘古鎮出來的小天才,他筆下描寫的古鎮風物,其實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他卻能從中發現古典文明的碎片,發現歷史名人的足跡,並尋找古典的睿智哲理,以獨特的文化感染力,給人以美的享受,叩響讀者心扉,給人啟迪。
然而,一個農民的兒子,為何會有這番才華?
他的語文老師曾帶著疑問考驗他,結果他把《詩經》背了下來,不僅如此,唐詩宋詞,紅樓夢詩詞,余光中詩集等等十幾本古代現代詩歌集子,他都倒背如流。他還把通讀《宋史》,抄寫《南劍府志》、《南塘鎮志》……
是的,天才出於勤奮,出於強記博聞,出於筆耕不綴!
楊子建的作品,筆觸細膩,鄉土氣息濃郁,像一幅幅典雅古老、韻味雋永的古鎮山水畫,讀來十分親切!”
這是林可純老師在教室課堂上大聲朗讀。
第三節課,林可純老師沒有進行單元考,這還是平生第一次違諾延期,就為了將這堂課變成“楊子建作品鑑賞課”,讓全班同學對楊子建的《古典的荷花專輯》進行鑑賞,並發表自己的感想。
但是,你讓學生們去誦讀《荷塘月色》、《我的驕傲,我的一中》、《百合花》和《表姐的花嫁》就是了,為什麼還要朗誦言叢那個詩人寫的《古鎮走出的少年,純樸而古典》評論?
這些內容明顯誇張失真,楊子建什麼時候倒背如流了?什麼時候能背全《詩經》了?他背的是《詩經精選》,才一百二十多首,而整本《詩經》有三百三十多首,他頂多背三之一而已。
楊子建聽著聽著,老臉臊得通紅,汗流浹背。
林逸、謝小欽、林峋等時不時帶著羨慕、敬佩的目光轉頭看楊子建,彷彿在膜拜“火星人”和“功夫熊貓”。
楊子建不知道該用什麼表情面對這一切,昂首挺胸,還是低頭害羞,是謙虛微笑,還是傲然肅容……在所有同學眾目睽睽之下,連手都不知如何擺了,讓楊子建情可以堪啊!
我靠,這尼瑪的就是活生生地捧殺啊!
但他又知道,林老師完全是好意,就是想表達對學生的認可和表揚,就像這個時代的傳統領導喜歡讓本單位的先進分子戴上大紅花,到兄弟單位不斷做“先進事蹟演講報告”一樣,目的是為了激勵學生向楊子建學習。
這個時代就是這樣,先進就是光榮。
而在二十世紀,這就是傻x啊!
想想,以後真要戴上大紅花,到各單位去做先進事蹟演講,他就不禁瀑布汗、成吉思汗,恨不得用汗海把自己給淹死。
同學們一個個隨意發言,表達自己對楊子建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這時,班長王禹站在講臺前,一邊望著楊子建,一邊朗誦了一遍《荷塘月色》——
“採下一朵昨日的憂傷
像只魚兒守在荷塘
守候皎白的月光
遊過了四季,荷花依然
宛在水中央!”
然後他用磁性洪亮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感想道:“我比較欣賞楊子建同學詩歌,它給我一種清新、靜謐、親切的感覺,就好像在欣賞古詩一樣,但同時,我又要批評楊子建同學,他應該寫一些積極向上,歌頌生活、歌頌祖國的詩歌……”
楊子建最後終於明白了,自己只要傻笑就夠了,管他們講什麼。
叮鈴鈴——
鑑賞課終於結束了,這是楊子建這輩子最漫長的一節課,似乎比一整年來要難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