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陌旆ㄗ魑�俳��梅⒄溝畝�Γ�蛭��塹氖諧√�。�檬�諉澇�耐蹲矢閔枋┙ㄉ璨緩纖恪R虼耍��牆�氐惴旁詮┯��饈諧∮繞涫橋喲蟮拿攔�諧〉耐蹲屎蛻��希�⒁躍哂形��Φ撓嘔萏跫��脹夤�圃焐痰剿�悄搶鍶ド璩АK�嵌躍��粞〉耐饃炭贍芴峁�10年至20年的減稅優惠、員工訓練補助、基礎設施建設補助,甚至高達新廠資金成本50%的鉅額補助。低工資、優惠的金融條件和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三者結合在一起,其吸引力確實是不可抗拒的。

從業務外包到企業外移(2)

假如你與一群野生動物生活在一起,你必然需要一切能夠取得的幫助。企業外移和投資優惠就是這種性質的幫助。偉創力將總部設在美國的聖荷西,看來像是個美國公司,其實它是在新加坡註冊,因為那裡的稅金比較低。偉創力以及其他的承包商在墨西哥、中國、匈牙利和世界其他地區都設有工廠,他們的產品大多數都是這些工廠生產的。製造商在這些地區不僅具有低價勞工的優勢,還享有免稅和其他的金融優惠,這樣一來,他們的資金成本就會降低,稅負的壓力也比較小。實際上,發展中國家所提供的免稅優惠才是讓承包商得以生存並降低成本的原因。

20世紀90年代初期,只有300多萬人口的新加坡,一躍成為全球主要的電子產品出口國之一。例如,其硬碟驅動器生產量佔了全球產量的幾乎一半。當時,馬來西亞也是半導體的主要生產國,而泰國在硬碟驅動器生產方面也有大幅增長。而到20世紀90年代末,全球將近80%的膝上型電腦和50%的電腦主機板都是中國臺灣生產的。

——媽媽:請看,看不見工廠了

臺灣還創造了一套全新的半導體制造程式。在1970年至1990年間,半導體生產逐漸變成了一種資本密集型的產業,一個工廠的造價從1000萬美元上漲到20億美元。鉅額的建廠資金是想進入這一領域的人的一大障礙。半導體制造曾經是由投機資本提供資金的創投型產業,如今對那些創業者來說也是太昂貴了。但是這是張忠謀進入這個領域以前的情況。1949年張的家人來到美國,張忠謀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機械工程系學士和碩士學位,接著又取得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系博士學位。後來在達拉斯的得州儀器公司工作。20世紀80年代初,我在那裡與他相識。當時,得州儀器與美國其他的半導體制造廠商一樣,都急於找到能與日本人競爭的方法。張認為資金成本是一個主要問題。

當時,日本公司因為有政府在暗地裡保證它們運營,幾乎不缺乏資本。這些日本廠商的資金不是來自股票市場,而是來自其產業集團的銀行。後者給予他們貸款是基於長期的合作關係,並不考慮其資產負債情況和資金流動性。張忠謀提出了戰勝日本優勢的一種想法,那就是建立一座大型半導體代加工工廠,為不同的公司生產各種產品。除了規模經營之外,這個想法的確有可能解決許多問題。各半導體公司可以不再為龐大的投資成本發愁,他們可以將資源集中用來設計新的、更好的晶片。建立大型代加工工廠也可抑制這一週期性產業的大起大落。半導體公司在不需自行投資建大廠的情況下,將擁有更多應對環境變遷的能力,而大型代加工工廠透過在多個技術產業領域為多個公司供應產品,也可以分散經營風險。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設想,但需要龐大的資金。張忠謀知道該向誰求助,那就是去找“臺灣地方當局”。臺灣妒忌地看著日本和韓國在電子產業領域日益爬升到具有附加價值的產業水準,“臺灣地方當局”正尋找辦法將工人從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方式提升到更復雜、工資更高的生產方式。半導體制造業似乎可以滿足這一需要。所以當張忠謀提出這一想法時,“臺灣地方當局”立即答應在新竹建造一個高科技工業園,新成立的公司在這裡可以享受一整套的優惠措施,從而降低建廠的投資和長遠的生產成本。這一切很有誘惑力。起初,有些半導體廠商僅將低技術的產品委託給張忠謀所設立的代加工工廠生產,但逐漸地,委託生產的產品愈來愈多樣化,最後許多公司乾脆不搞製造了,全部委託代加工工廠代為製造。

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全球僅剩下三四家大型半導體廠商仍然在自己的工廠裡搞製造。這就出現了一種新的、意料不到的情況:若要在半導體產業中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與生產裝置製造商密切合作,並設法使自己成為最新裝置的第一家使用者。舉例來說,全球最大的先進晶片製造廠家英特爾,一直是裝置製造商最滿意的客戶。起初,代加工工廠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