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1部分

工作的報酬。他們工作時都戴上防毒面具,穿上膠皮靴,手拿水龍頭。

萊特林格敘述了當時的情況。

他們的第一項工作是,洗掉血跡和便汙,然後再用繩套和鐵鉤把互相抓著、掐著的死屍分開來,這是今人毛骨悚然的搜尋黃金和拔除死者的牙齒和頭髮的前奏;德國人認為這些牙齒和頭髮都是戰略物資,接著,便開始了這樣的旅程:先用電梯或軌道貨車將屍體運往焚屍爐,再將骨渣運到工廠磨成灰末,最後,用卡車把它們運到索拉河,撤入河中。

許多記載表明,德國商人為了爭奪建築這種屠殺和處理屍體的新裝置和供應這種致人死命的藍色結晶藥物,曾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艾爾福特的製造加溫裝置的托夫父子公司在投標建造奧斯威辛的火葬場時,獲得了成功。

在集中營的檔案中找到的連篇累牘的信件,暴露出這家公司的商業經營的情況。從該公司在1943年2 月12日的一封信中可見其一斑:致奧斯威辛黨衛隊和警察局中央建築處:事由:為集中營建造第二和第三個火葬場。

我們已收到你們要建造5 個三層焚屍爐的訂貨單,其中還包括兩個搬運屍體的電梯和一個緊急時用的電梯。另外還訂造一套加煤裝置和一套搬運骨灰的裝置。

但是,做這種駭人聽聞的生意的,不只是托夫父子公司這一家。在紐倫堡審判中,還提出另外兩家公司的名稱和它們的一些信件。其他許多集中營對死屍的處理,也曾引起商業競爭。例如,柏林的第迪爾工廠曾投標在貝爾格菜德一個納粹集中營裝置一座焚屍爐,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