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的事情柳木看到已經建成,種植與再挖韭黃窖的事情交給杜子春。
柳木在準備回涇陽莊子的半路上,又去看了自己的菜窖。
這裡已經全部挖好,正有人往內堆著梨與蘿蔔。
“混堆?”柳木很好奇。
當下有管事的就解釋:“郎君,梨中有蘿蔔,放到新年之時梨還照樣鮮著。”
聽到這話,柳木何止是大吃一驚,這足以證明窖藏技術在大唐之前就有了,而且民間有人懂,就代表這個技術至少有上百年的歷史。
那麼就應該在南北朝。
柳木又問:“菘菜儲的如何?”
“郎君放心,就在您老宅那片河灘地咱們清出了一塊,那裡通風,已經準備了足夠的草簾子,只待菘菜收穫就往那裡運,然後按四尺高碼好,再派人日夜守著。再有一事靠郎君知,新田種的是綠皮紅心的水蘿蔔,這些天已經出苗,但算算日子,怕是上凍前還差些。”
“沒事,差些就差些。放在大雪天能吃就行。”
“恩,不過經了霜的蘿蔔甜,就是收成不會太好。”管事的一臉的遺憾。
柳木心說,損失的是我的錢,但這些人卻和自家的錢少了一樣,這份盡責是後世現代打工的人完全無法比的。
倒是柳木開口安慰:“放心,到時候你看我不問長安貴族賣出五倍的價來。”
“能存在下雪,五倍我也咬咬牙買了。”管事的恨恨的說著,引得柳木大笑。
柳木再問:“我們的水田呢?”
“郎君安心,只要郎君說的法子管用,到臘月的時候咱們水田裡少說也會有二十萬斤藕。這些運到長安,必可換回數倍的錢。”
柳木說的法子大唐確實沒有,雖然藕的種植歷史在秦之前就有了。
但放水淹塘,把藕留在塘中不挖出來這法子,柳木並不知道在那個朝代出現。而且古代也沒有冬天吃藕的的記載。
中秋一過,轉眼就入冬了。
長安城東西兩市的人越發的少了。
可涇陽碼頭市集,卻是人潮湧動。
天不亮許多長安的百姓就在長安城北、西幾個城門處等著開門,而後結隊來到涇陽碼頭市集。
這一天,柳木正在溫柔鄉中享受人生。
抱琴推門進來,拿著一套柳木外出穿的衣服:“郎君,聖人派人過來說讓你速去涇河碼頭,聖人看今天天氣不錯,要去涇河碼頭看看。”
柳木拉開窗簾看了一眼外面,依然是繁星當空。
“這天,還沒亮呢,唉。”柳木叫苦,抱琴已經上手在扒柳木身上的衣服,並且催著:“旁人聽到聖人召見,卷著被子披頭散髮往宮裡趕的都很多,郎君你竟然敢抱怨,不怕被打板子。”
“也是。安排他們換新裝。”
“好。”抱琴把衣服往床上一扔,小跑著就去了。
獨孤蘭若這才懶懶在床上坐起來:“怕是有事。”
“只要我清河、濁河兩峪的沒讓發現,什麼事都無所謂。對了,今天是什麼日子?”柳木一邊穿衣服一邊問道。
柳木前世作寫手,從來不記得是幾號,星期幾之類。
現在也一樣。
大唐這裡連一個日曆都沒有。
獨孤蘭若卻是記得:“昨天是迎冬日,吃了餃子。”
柳木輕輕一拍頭:“那個,昨天是不是應該進宮去,似乎是迎冬要拜尊長。”
“迎冬在漢代叫賀冬,你禁足三原卻跑在涇陽這邊來住,又沒有入宮去拜賀,估計父皇是來找你的麻煩。你要是爵位再被免,安心,我養你。”說完這些話獨孤蘭若又鑽回被子裡。
話說這被子,獨孤蘭若沒讓除抱琴之外的任何人知道。
這被子可不普通,用的是棉花與絲混織加厚面料,然後內填充的是羊絨、棉花、鵝絨的混合物,非常輕,超級舒服。
這還是薄被,那厚被獨孤蘭若相信到冬天最冷的時候,會舒服的讓人不想離開床。
柳木穿戴整齊後,四名隨從也已經換上了新裝,除了四名隨從之後,抱琴竟然也換了一套衣服,正在整齊她自己的馬鞍。
“你也去?”
“去,正好去看看店鋪。”抱琴說話間利落的翻身上馬。
涇河莊子私用小碼頭上,人馬上船,順流而下很快就到了涇河碼頭,換上馬往市集而去。
李淵剛到市集不久,在一間小店吃了一碗豆腐腦。
柳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