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保持自己的優勢的同時,加快適度的轉型。
對於李謙來說,也是憑了這首單曲的銷售成績,他已經可以再次確定、甚至是肯定了自己對國內市場的那些瞭解和判斷,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接下來要走的的路。
而對於國內歌壇的詞曲作者和歌手們來說……很多人終於恍然大悟,原來中國風真的可以這麼玩!原來歌迷們真的是喜歡這個路數的!
於是,在不少人開始集中研究輕搖滾之後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就有很多人又迅速抽身,開始轉而去研究這種新穎的中國風。
當然,截至目前,他們能夠去拆解、去分析,甚至是去模仿的作品,只有兩首而已。
李謙的《未了情》,和李謙的《半壺紗》。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對於李謙來說,這兩首歌在他那裡,也就只能勉強算是中國風的入門而已。
而對於國內的各大唱片公司來說……
哦,原來要紅起來,就是那麼簡單啊!你看,何潤卿明明已經開始顯露頹勢了,但居然瞬間就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一張單曲而已,而且還是一張讓已經有了些驚弓之鳥的感覺的何潤卿小心翼翼地打上“試驗單曲”這麼一塊牌子的單曲,居然也可以銷量破百萬麼?
找到原因,那就好辦了!
大家組團去濟南府刷李謙吧!
…… ……
把對《半壺紗》銷量的關注拋到一邊之後,李謙的生活其實一如既往的平靜。
他每天上課、下課、背誦、做題,早睡早起,多鍛鍊、少抽菸,每週都去王懷宇那裡學嗩吶,隔三差五會跑到褚冰冰管理的那家餐廳去做表演,平常基本上每隔三兩天就跟王靖露通一次電話,每次都是你說幾分鐘,然後我說幾分鐘這樣,甚至兩個人都很少會說什麼“我想你了”之類的話,就是平淡的聊天,說說自己生活和學習中趣事而已,然後呢,偶爾上樓下樓的碰見了,李謙會跟自己的新鄰居齊老師打個招呼,大家很簡單的說笑幾句,就又錯身而過,各忙各的。
總的來說,平淡的一塌糊塗。
進入十二月底,農曆也就已經是十一月中下旬了,不管鄉下還是城裡,娶媳婦的人家就漸漸多了起來。城裡人講究洋氣、上檔次。最近這些年一直都挺流行西式的結婚典禮。就有些不大看得上嗩吶這些東西,人家要請也請西洋的管絃樂隊,什麼大號小號加軍鼓之類的,有錢人家還會請人來拉一段浪漫的小提琴,別管聽得懂聽不懂,人家要的就是這個洋氣勁兒,但嗩吶這個東西在鄉下,還是很有些市場的。
於是。雖然只學了一個來月,連最基礎的幾首曲子都才只是剛熟悉而已,李謙就被王懷宇拉著匆忙上陣,開始了他的婚禮樂手生涯。
用王懷宇的話來說,這就是最典型的學以致用!
大冬天裡,六個人一隊,兩把嗩吶、兩把笙、一對鑔子、一把梆子,大家都是四點來鍾就起床,都穿著厚厚的羽絨服,然後就坐著王懷宇那輛破面包車下鄉。大概五點半之前就趕到了,天都還沒亮。嗩吶就必須響起來,然後,雖然中間也會有歇著的功夫,但時間卻必須是一口氣到下午兩三點鐘主家向來客敬完第三遍喜酒,他們才算結束工作。
就這還不算完,中間新娘子的婚車到了,按照濟南府鄉下的習俗,他們這些請來的樂手必須“攔轎”,攔住新娘子的花轎之後,長條凳在路上橫著這麼一擺,王懷宇就會敞開嗓子來上幾段山東梆子的老生戲,最好中間得有那麼一段高腔,得把周圍裡三層外三層看熱鬧的人都給唱得滿堂彩,唱得婚禮男方女方都忙不迭的給紅包“請路”,那才叫鎮住了場子!
按照王懷宇這支樂隊的規矩,必須得男方女方各自給三遍紅包,那才叫不跌份兒,也才能讓路!這麼些年他帶著這支民樂隊走遍濟南府,之所以名聲響亮,讓大家在婚喪嫁娶的時候都把能夠請到他們當做一件有面子的事兒,靠的可不光是樂器好,關鍵是你還得唱得好!
就這麼忙活一天,灌一肚子水,也灌一肚子風,吃人家兩頓飯,臨走再一人給一個小喜包,裡面是一包喜煙加十幾塊喜糖……他們的現金收入一共是八百塊錢!
據說,這已經是濟南府的最高價!
王懷宇當然是樂此不疲,李謙也覺得真的是很練本事,於是只要王懷宇來了電話,他就決不推辭。哪怕作為實習工,他一天就掙五十塊錢。
後來,隨著《半壺紗》的突然走紅,逐漸就有人到濟南府來找人了。
其實大家同在一個圈子裡,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