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卸到賈詡的身上。
張繡聞之大怒,他對賈詡一直敬重無比,言聽計從,哪怕自己在不願意,也會尊重他的意思。
如果這次不是劉磐的唆使,他不一定會主張出兵。當然他這不是在怪罪劉磐先前的勸說,畢竟最後認可的是他自己,可是劉磐將失敗的責任推卸到賈詡的身上,那就大錯特錯了。張繡當即吼道:“明明是我們無能,非張遼對手,焉能怪文和先生,若非文和先生,將兵力控制在萬人以下,也許此刻宛城早就被孫燦給取了,那裡還輪得到你在這裡說話。”
劉磐面上一陣青,一陣白,他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張繡會為了一個臭名遠揚的謀士來得罪自己。
身份高貴的他何曾受過此等侮辱,當即拂袖而去。
賈詡眼中的餘光掃向劉磐的背影,眼中閃過一陣殺機,他知道這個仇已經結下了,很難在挽回了。他清楚只要劉磐一回到襄陽,那麼劉磐一定會處處和張繡對著幹。
一個愛惜如子的劉磐,一個有可能威脅襄陽無親無故的外人,用人為親的劉表會相信誰。以賈詡的才智,豈有猜不透之理。
要說先前劉磐的不死,要比死更有價值。那麼此刻,只有劉磐死,才能讓張繡獲得更大的利益。
因此,劉磐非死不可。
就在賈詡東想西想的時候,張繡再次向賈詡道歉。
賈詡猛然醒悟過來,急道:“張將軍,三萬軍馬已經齊備,將軍快快出兵,追擊孫燦。”
張繡苦笑道:“先生勿要挖苦,我等以敗。為何還要追擊?”
賈詡自信說道:“此番去,一定可以獲勝,若再敗,賈詡願一死,謝將軍。”
張繡已經被打怕了,一時間見也不敢在去,賈詡無奈,只好說道:“將軍指揮作戰能力不如孫燦,謀劃能力也不及他。撤退時,由於事態嚴重,孫燦必會親自命能將斷後,所有士卒也都抱必死之決心,其作戰力便絕非我軍團此刻所能戰勝的。
因此將軍追擊,必定為孫燦軍所敗。
再次追擊就大不一樣,等到對方破了我軍的追兵後,孫燦一定會急著回壽春救援,會放鬆警惕,此刻也是孫燦軍最薄弱的地方。這時候,我軍再去追擊,對方必然毫不防備,我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必可獲勝。“
張繡大悟,立刻下令所有可以戰鬥計程車兵再次向孫燦軍追去。
吃過一次虧後,張繡對賈詡的話幾乎已經到達了奉若神明的地步,對於他的這個妙想,信心十足,馬不停蹄的向孫燦追去。
追了半日,終於發現孫燦大軍的蹤跡。
這時,流星探馬來報,說道:“將軍,孫燦軍不久前剛經過雉衡山山道。”
張繡大喜,若是尋常他還會考慮一下,雉衡山山道地勢險惡,會不會有伏兵出現。不過,此刻已經無須再做考慮,他休息片刻,嚼些行軍用的乾糧,做了些戰前的準備,就領軍快馬向雉衡山山道奔去。
雉衡山山道狹小,由於此刻正是夏末,四周有許多幹草。
張繡覺得有些不對勁,就打算一鼓作氣衝過雉衡山山道。
就在不遠處,陳到冷眼看著離自己越來越近的張繡,突然,雙手深入口中猛得一吹,聲淒厲的鳥叫在雉衡山山道上回蕩,這正是商議好的進攻的訊號。
早已潛伏在四周山林中的“玄火營”紛紛將身旁的東西拋了下去,當中有火油,木柴,還有裹在一起的枯枝爛葉。
“洪水營”也做好了準備,帶火的利箭傾盆而下,好似暴雨一般,密集射下。頓時煙火漲天,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映天徹地。
慘叫聲連連傳來,求饒聲四處可見。相互擁擠,相互踐踏者,不計其數。
猛聽得山坡後殺聲震天,鼓聲動地,塵埃萬丈,伏兵頓起。
這裡本是山地,喊聲殺聲因在谷中迴盪,似乎漫山遍野均有孫燦軍的兵馬。枯枝爛葉燒的煙塵大起,蔽日遮天,內中旗幟招展,刀槍閃耀,更似乎是天兵大將!
兵士數量好似有千百萬之多,無法估計。
張繡嚇得心膽碎裂,不敢久停,忙丟掉輜重糧草等大型物件,呼喝撤退,倉皇而逃。
好不容易退出火場,右手旁又殺出一支隊伍,為首者,板肋虯髯,正是原伏牛山大王周倉。
周倉天生兩臂就有千斤之力,揮動著七十斤大錘,被錘中者,不骨碎而死,就連戰馬亦不例外。
“青木營”各個初生牛犢,手中長槍,挑來刺去,戰鬥力,頗為不凡。
張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