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拉夫. 馬蒂爾這時候,依舊有些難眠。
他家位於克萊伯廣場附近,處於伊爾河支流地帶。
因此,他在用聊天軟體,和未婚妻蒂爾達通訊。
蒂爾達. 霍斯特因,她是一名德國女性,同樣是斯特拉斯堡人。傑拉夫在約翰面前說“我也有不少德國朋友”,主要指的其實就是蒂爾達。
“已經見過李先生的侄子了,比我想象中更年輕一些。”
“李先生的侄子的話,我也許和他已經見過一面了。”蒂爾達回通道:“我在聖母院大教堂門口遇到了一個東方青年,恐怕就是他了。”
所謂聖母院大教堂當然不是雨果《巴黎聖母院》的那座教堂,而是唯有斯特拉斯堡的哥登堡廣場,也是典型的哥特建築(ure)。哥特建築本身就發源於法國,甚至也被稱之為“法國式”,多為天主教堂建築,其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往往有多個尖頂,德國科隆大教堂,英國威斯敏斯大教堂等,都是其中的典型範例。而哥登堡廣場的聖母院大教堂,作為哥特建築也有一些不同於其他天主教堂的特點,不過這些和電影沒關係,也沒演員去特意研究。
不過傑拉夫的想法卻不一樣,他認為《尼特萊爾家族》既然和中世紀以及宗教文化緊密聯絡,這方面的知識還是要補充一點,而這一點上西方人本就比較擅長。傑拉夫這個角色絕非屬於龍套,所以無論如何務必要好好演,最低限度絕不能敗在ng這一點上。
“聖母院大教堂?你怎麼知道那是李先生的侄子?”
“那時候我看到了一個東方青年來到教堂前,他的形象和氣質讓我覺得,根本就不像是斯特拉斯堡人。而且我曾經聽他說話……也沒有典型的阿爾薩斯口音。”
斯特拉斯堡本身就是阿爾薩斯首府,但這個城市在歷史上不斷被德法兩國爭奪,可以說這個地方的人對自己是德國人還是法國人早就不怎麼關心了。阿爾薩斯語,本身和法語的發音就有很大的差異。這是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下受到的影響,事實上屬於日耳曼語系的一種,所以對於斯特拉斯堡人而言,要從發音上辨別對方是不是真正的斯特拉斯堡人。太過容易了。
“那麼你和他打招呼了?”
“沒有。”蒂爾達卻是打出這麼一行字來:“我總感覺我有點不喜歡他。”
“嗯?”
“說不出的感覺。一定要說的話,我總感覺他會給我們這個城市帶來什麼不祥的地方。”
“蒂爾達,又是什麼預感之類的?”
“不知道……總是有那樣的感覺。算了……”蒂爾達不再糾結於這個問題:“那麼,時間膠囊的事情,他同意了吧?”
“嗯,我認為他也該來見證一番。”
“見證嗎?你確定,真的要讓他來?”
“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蒂爾達?”
“我總感覺沒必要讓李家的人介入這其中來。”
傑拉夫沉默了。
許久後,他才打出了那行字。
“是因為菲利斯家族的人對你父母的忠告嗎?”
“你可以那麼理解。菲利斯家族,是斯特拉斯堡最古老的家族,沒有之一。你也該知道。這一家族是驅魔人的傳聞吧?我堅信那是事實。”
蒂爾達本人是一名基督徒,但是她信仰的並非天主教,而是新教(ism),新教這個詞源於德語(意思是指抗議者)。對中國人而言,或許甚至弄不清楚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分別。但對歐洲人而言卻是截然不同。新教的出現,是在16世紀天主教奧斯定會神父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以後所產生的,從羅馬教廷分裂出來的新教派。之前曾經提過,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是基督教三大派別,其中天主教是最早誕生的,1054年時由於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而東羅馬帝國教會就變成了東正教,之後再是16世紀馬丁路德所分離出去。新教分為路德宗(lutherans),加爾文宗(calvinists)和聖公會(anglicans)。而蒂爾達屬於路德宗的信徒,這一信仰是從她的先輩那裡傳遞下來的。事實上菲利斯家族以前是天主教信徒,後來則是不知什麼原因而改信了新教。
“雖然那麼說,但也是很久遠的事情了。對我而言。那種我出生以前所發生的恐怖故事,還是太過誇張了些。”
“你認為是恐怖故事嗎?”蒂爾達繼續回覆著:“我一點都不那麼認為。”
“可是我都已經去和對方說過了,約翰先生也表示願意一起來見證開啟七十年前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