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9部分

21年,中華帝國的經濟進一步向內陸發展。

隨著內陸的交通條件的改善,以及重工業開始向內陸遷移,馬上大幅度改善了中華帝國經濟發展分佈的畸形狀態。

冶金行業開始大範圍的向內陸遷移,其中湖南、四川、河北、陝西、漠南、東北皆有所發展。

往年,冶金主要分佈在沿海,內陸的只有山西以及湖北地區,不過湖北沒什麼優勢,畢竟冶金需要的是離原材料產地近。

沿海的冶金之所以能夠發展,主要是礦石進口,海外礦石是用船運,所以運輸成本低,而且方便向外輸出。

同時在漠北省、遠東省,礦山道路也開始大規模建設了。

除了國內的,其他國家的很多礦山也在建設之中。

例如越南的礦山,朝鮮的礦山,朝鮮茂山鐵礦是一個很豐富的鐵礦產地,而且是露天的礦場,可以直接用挖掘機挖個大圓坑下去。這種採礦方式,乃是中國首創,效率非常高。

俄國的很多礦山也在建設之中,特別是哈薩克地區。

隨著中華帝國的版圖擴大到目前這個狀態,已經是對資源不敏感了,因為境內資源豐富得堆死人。

境外還有朝鮮、交趾、俄國,主要還是俄國,這些國家的礦產全被中華帝國掌控,等於也就是中華帝國的。

中華帝國擁有如此豐富的資源,自然是要開採的,再一味的開採海外資源,也不是一個很明智的行為。

消耗其他國家的資源,可以到戰後來。

戰前太不穩定的,而且戰爭爆發之後,如果是建在敵國境內的礦山還給了敵人產能,十分的不划算。

當前,以前主要是缺礦。

當年中國基本上沒有工業基礎,內陸道路又不通,本國的資源很難開採,而且當年華東政府還未能夠把手伸到俄國去。

隨著俄國成為中國可以隨意糅圓捏扁的買辦國家,而且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在交通上已經改善非常多了,中國已經能把手伸到俄國去了。

俄國的資源就很多了,鐵礦、銅礦等中國缺少的礦石都有,而且在石油的佈局上,中華帝國從很早就開始了。隨著俄國的遠東石油以及巴庫石油落入中華帝國的掌控,能源上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中華帝國對於採礦和冶金方面開始走上四面開花的路線。

一般都是在礦山和和最近的煤礦之間建立一個冶煉廠,這樣最大限度的縮減運輸成本,冶煉成半成品之後,可能送到附近的一個大型加工地去加工一下,成為更高階的半成品或者是成品,然後透過鐵路運往各地。

冶金行業全部集中在沿海也不是個事,畢竟內陸要發展,要把內陸的礦石運到沿海冶煉再運回內陸,這不是找虐嗎?

隨著中華帝國的內陸的冶煉工業開始發展了,而且隨著培養出了大量的工人,加上德國的工人來到中國,內陸的冶煉行業已經差不多可以滿足內需了。沿海的冶煉群開始把市場對準海外市場,沿海的冶煉群本身主要的也就是負責沿海的所需以及用來出口的。

光是鋼鐵產量上,中華帝國在1917年秋季,已經達到了6000萬噸,已經超出了去年全年的產量,已經超越美國了。

美國的泡沫經濟發展畢竟還需要一定時間來反應,今年被中國超越已經是沒有懸念的事了。

今年的鋼鐵產量方面,中華帝國人均達到160公斤,雖然大大低於美國,但畢竟量多,中國人多。

人均鋼鐵160公斤,這在當前來說,已經差不多足夠發展了。畢竟當前中華帝國的發展還是有些畸形,內陸經濟還不發達,內陸人口消耗不了那麼多的鋼材。

居民在生活中需要消耗很多鋼鐵,建房子到處都需要鋼鐵,傢俱也需要一定數量的鋼鐵,汽車、摩托車等交通車輛也要鋼鐵,甚至是手推車都要消耗鐵釘。

這個社會沒有鋼鐵就無法運轉,中華帝國畢竟不是日本,不會連房子都是用木頭的。

————

第二更到

第一卷 第373章 全民命格

第373章 全民命格

雖然6000萬噸的產量看起來很多,但實際上對中國的近五億人口來說還是很少的,目前差不多足夠消耗,也可以看出很多地區還為發展起來。

不過這不是主要的消耗專案,主要的消耗專案是不斷上馬的工程,以及工廠的建設等等,這才是鋼材消耗的大戶。

還有軍工業也是一個耗鋼大戶,同樣也是電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