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均加更,謝謝大家訂閱、打賞,謝謝大家的月票和推薦票!)
第二天,張超起來練過刀槍後,又騎馬帶著金子去長安。
長安城裡沒有銀行也沒有銀號,連錢莊和當鋪都沒有,要兌換金子,得去金鋪,或者首飾鋪,這些店鋪都兼營著傾銷、熔鑄、兌換等業務。一些大字號老字號,因為信譽好,甚至都已經開始經營保管、借貸業務了。
歷史上的銀行,好像也正是由此起源。那些金店把顧客們存放保管的金子,拿出去放貸,甚至發展出鈔票。
唐朝要等到稍晚時期,才會出現櫃坊,專替人保管錢糧,並逐漸兼營抵押借貸以及匯兌等業務。
但是現在,櫃坊還沒出現,搞抵押借貸的,還是各大寺院的禿大師們,一些金銀鋪也開始兼營此類業務。
張超拿著金子找了到西市有名的一家金店,本來崔家也有一家金銀鋪,也做兌換業務,不過張超現在正在準備對這家店下手,所以就沒有去。
金店的掌櫃還是很客氣的,聽說張超要來兌換三百兩黃金,更加熱情了。
只是張超有些不太爽,兌換得收很高的手續費。這些金店都是坑啊,連存錢在他們這,他們還要收保管費。
這些金店真是包賺不陪,兌換要收手續費,加工要收加工費,存錢要收保管費,借錢又要收利息,真是吃完原告吃被告。
張超的金子是皇宮內庫出來的,上面有標記,成色是很足的。不過這樣的金子,還得出示一份文書,證明金子來路,要不然,金店是不敢收的。
張超自然是有文書的。
“這些金子成色很好,要兌絹還是錢?兌絹是一兩金子兌絹四十匹,兌錢則是一兩金子兌錢八千。兌絹我們要收兩分費,兌錢要多收一分。”
手續費高達百分之二和百分之三,還沒上限。
簡直是沒天理。
不過該兌還得兌,張超不可能拿著金子卻切塊付貨款。
“都兌成絹。”
兌換銅錢得多百分之一的手續費,張超想想覺得自己店鋪每天收的銅錢不少,完全足夠了。要不然,下次他拿銅錢去換整,又得出筆手續費。
因為糧價等主要物價下降許多,絹價如今也從原來的一匹五百錢降到了二百錢。
百兩黃金兌換四千匹絹,重達三千斤,張超還得支付八十匹絹的手續費,相當於一萬六千錢。
想想都讓人心疼啊,兌換一下,就縮水了百分之二。
不愧是做金融的,搶錢手段高明。
張超覺得,若是以後把十三孃的那家金銀鋪收過來了,大有可為啊。存錢收保管費,轉手能借貸出去再收筆利息費,尤其是這年頭的利息太高了,官方的都是接近百分百的利息。
怪不得漢以來世家這麼強大,他們有土地,又有錢,土地收租收糧,金錢放貸收息,高額的租子高額的利息,無數百姓供他們吸血,日子過的確實瀟灑。
張超原來還覺得自己賣個麵點一開始能賺三四成的利潤,已經非常高了。可他錯了,人傢什麼生意都不用做,直接放貸,就有百分之一二百的利潤,就算除掉些壞賬的損失,利潤也是一倍以上。
做什麼生意能有這麼高的利?
估計只有等唐朝對鹽徵收重稅後,販私鹽能有這個利了。可販私鹽要砍頭,放貸收息卻是合法的。
做什麼生意,也不如買地收租然後放貸啊。
四千多匹絹裝了四輛大車,老牛大牛二牛父子三今天也過來趕車。
張超去了幾家店鋪轉轉,生意都還不錯,已經十分穩定了,有了固定的客流,回頭客很多。
長安城的五家店位置都很好,一家在繁華的西市,做生意的商賈,買貨的百姓,張超家的餅行,每天都排著隊。
張家餅行已經不僅是賣餅了,事實上,現在老鐵槍餅行每天供應的各種麵點都是有數的,因為利潤原因,饃饃窩窩饅頭等數量減少了供應,肉包子油條等也沒再增加供應。
如今店裡增加了熟食攤位,這個是賣的最火的,雖然不如包子那些量大,但面向的都是商人和一些富人,因此利潤還是很高的。
要不是包子饅頭每天也還能給張超帶來幾萬的利潤,同時又還給村民們一個賺錢的機會,他早就停掉這個專案了。
檢視了下賬目,都沒什麼問題,張超把店裡的銅錢收走。
店裡生意,都是小額現金流,收進來的都是銅錢,一箱箱的堆在那裡,全都串好了。張